一、什么是心衰?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从静脉系统泵入动脉系统,为全身提供能量。但当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排出,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便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二、心衰的主要症状
1. 左心衰: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主要症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体力下降、乏力、虚弱等症状。双肺湿啰音是左心衰竭的主要体征。
2. 右心衰: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水肿是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通常先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甚至出现胸水和腹水。长期胃肠道淤血会使患者出现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症状。
三、心衰的病因
1. 心肌本身的病变:原发性心肌损害是导致心衰最常见的原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其收缩功能下降。
2. 心脏负荷过重:前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和后负荷过大(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心力衰竭。
3. 其他因素: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体液负荷增加(如输液过多过快、饮食中钠盐摄入过多)等都容易诱发心衰。
四、心衰如何治疗
1. 一般治疗
(1)低盐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控制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衰症状。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2克。
(2)限制水分摄入:避免过量饮水,保持出入量平衡,监测每日尿量和水摄入量,一般尿量应在1000—2000ml左右。
(3)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习惯会加重心脏负担。
(4)适当运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和焦虑,这些情绪变化可能诱发心衰发作。
(6)休息:急性心衰发作时,患者应保持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 (1)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通过排钠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是治疗心衰的基石。
(2)正性肌力药:如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等),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3)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等,可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可减少心肌重构,改善心室功能。
(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衰再住院率。
(6)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可改善心室重构,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率。
3. 非药物治疗
(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功能。
(2)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衰患者后期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降低猝死风险。
(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病情极其严重时,可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心脏泵血,改善血液循环。
(4)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衰导致呼吸衰竭时,可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体征。
(5)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若条件允许,可考虑心脏移植手术作为最终治疗手段。
4.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展,纠正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诱发因素,以减少心衰的发作和加重。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然而,无论是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还是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都应该积极应对心衰的挑战,努力保持心脏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