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其中不少人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心脏上的小漏洞,也被称为心脏卵圆孔未闭。这个心脏上的“小口”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中风。
卵圆孔未闭究竟是什么?
卵圆孔是胎儿期心脏存在的一个开放的结构,它的作用在于让血液绕过婴儿尚未开始工作的肺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在出生后不久,这个卵圆孔就会逐渐闭合。然而,有一部分人的卵圆孔并没有完全闭合,这就是所谓的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我国人群中卵圆孔发生率可以达到约30%。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就会有三个人患有卵圆孔未闭。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状况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卵圆孔未闭的大小各异,较小的缝隙可能仅允许微量血液分流,而较大的缝隙则可能增加健康问题的风险。
卵圆孔未闭的危害
卵圆孔未闭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当未闭的缝隙较大或出现异常血流时,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身体各处的血栓可能通过静脉进入右心房,部分血栓会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随后,这些血栓可能随着心脏的泵血进入脑部,导致脑部血管堵塞,进而引发中风。同时,右心房的低含氧量血液也可能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再进入脑部,从而因脑部缺氧引起反复的偏头痛。对于年轻人和儿童来说,如果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中风症状,卵圆孔未闭很可能是背后的“幕后黑手”。因此,我们必须对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有效预防中风、偏头痛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心脏和脑部的健康。
如何发现卵圆孔未闭?
发现卵圆孔未闭通常依赖于专业的医疗检查,其中右心声学造影是一种重要手段。这一检查方式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而且无创伤、准确率高,特别适应于多种情况,包括偏头痛患者,尤其是存在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或一过性头晕、晕厥的患者;对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后进行监测的患者;以及怀疑存在肺动静脉瘘或静脉畸形的患者。此外,它还能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右心腔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以及有无占位或瓣膜反流的情况。由于卵圆孔未闭时两房之间可能无明显分流,常规超声心动图不易发现,因此需要借助右心声学造影来准确判断。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未闭缝隙的大小、位置及分流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对于没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或者因为卵圆孔未闭引发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和迁移。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卵圆孔未闭的根本问题。手术治疗包括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心脏的卵圆孔处,释放封堵器封堵卵圆孔,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方向。手术封堵卵圆孔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中风的发生,减少偏头痛的发作,并可能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管理
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人群,除了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外,日常生活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为重要,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人群来说同样不可忽视。均衡的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活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人体血液内血栓形成风险。
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变化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内分流增加,从而加重症状。因此,有卵圆孔未闭的人群应避免参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减少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3.定期进行体检。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跟踪卵圆孔未闭的情况,确保病情的稳定,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4.及时就医。心脏疾病的发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人群来说,如果有突发的心脏不适,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及时就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问题之一,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分担忧。然而,对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的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大家对卵圆孔未闭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