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什么是穴位贴敷疗法?它有哪些适应症
2023-09-13 14:02:10
作者:罗文京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
在中医的广袤领域中,各种疗法都传承着古老的智慧,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健康与舒缓。而在这其中,有一种外治疗法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紧密相连,那就是穴位贴敷疗法。可能你已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亲身体验过这种方法,但对它的真正原理和应用范围知之甚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传统疗法的世界,探寻它背后的医学原理和奥秘。

1、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

贴敷的药物会根据其药理作用,透过皮肤渗入体内,对应的穴位吸收这些药物成分,从而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解除病症的效果。

此外,中药的选择也是极为讲究的。不同的疾病和体质,所选择的药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风湿痹症,可能会选择温通经络、驱风散寒的药物;而对于气血瘀滞的症状,可能会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同时,敷贴的时间、频率以及与其他疗法的结合使用,如针灸、拔罐等,也都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

简而言之,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药物学说的完美结合,通过外在的应用,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实现疾病的防治。

2、穴位贴敷疗法的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结合了中药的药效和穴位的调节作用,使两者之间发生了协同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以下是其主要的功效:

(1)行气活血:当身体的气血运行出现障碍时,可能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通过贴敷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于相应的穴位,可以帮助促进气血流通,减轻或消除疼痛。

(2)调和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取决于阴阳之间的平衡。有些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的,如发热、失眠等。通过贴敷特定的中药于相应穴位,可以帮助调和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

(3)调节脏腑功能:每一个穴位都与特定的脏腑有关。通过在这些穴位上敷用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相关脏腑的功能,如调节胃肠功能、增强肝肾功能等。

(4)解表散寒:对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疾病,如普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贴敷特定中药的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有助于驱散寒邪,达到解表的效果。

(5)养阴清热:对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疾病,如口燥、盗汗、失眠等,通过贴敷具有养阴清热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体内的热邪,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6)安神宁心:对于因心神不宁所导致的疾病,如失眠、多梦、心悸等,贴敷在与心脏相关的穴位,如神门、心俞等,可以达到安神宁心的效果。

(7)提高身体免疫力:通过对某些特定穴位的贴敷,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3、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

穴位贴敷疗法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与中药的药理作用,为众多疾病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方式。相对于口服、注射等其他用药方式,其特点在于局部直达,不损伤脾胃,作用温和而针对性强。以下是穴位贴敷疗法的常见适应症:

(1)呼吸系统: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心病、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群,穴位贴敷能帮助调节气机、宣肺定喘。

(2)消化系统:对于胃肠功能失调、肝硬化患者,该疗法可以助于调节脾胃气血,促进食欲,缓解消化不适。

(3)神经系统:在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等问题上,穴位贴敷疗法能够通络活血,缓解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泌尿生殖系统:如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通过特定穴位的贴敷,可以调节生殖系统、益气行瘀。

(5)妇产科: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常见妇科问题,该疗法能够调和血气,舒缓症状。

(6)骨科与风湿免疫系统:针对骨关节问题如颈椎病、腰椎问题,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该疗法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7)儿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遗尿等问题,贴敷治疗可以调和小儿脏腑,强身健体。

(8)特殊体质:对于四肢常感寒凉、怕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帮助温阳补虚,增强体质。 总的来说,穴位贴敷疗法为各种疾病和体质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结语:

穴位贴敷疗法,简单却不失其神奇之效。它的存在验证了中医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认知。虽然这种疗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仍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小病小痛,不妨考虑尝试这种古老而又实用的疗法,让古人的智慧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价值。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