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简称,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特点就是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很容易发生猝死。因此,心肌梗死也被称为“人类最致命的疾病”。
心梗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有很多,例如胸痛、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其主要症状就是疼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疼痛,疼痛一般会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牙痛、上腹部疼痛等。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导致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因此,心梗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心肌梗死的发病病因有哪些?
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较多,例如压力过大、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不过,最常见的还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因为这两种疾病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诱发心梗。
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此外,长期酗酒、吸烟也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心梗的发生和年龄有什么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发生心梗的概率就越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下降,所以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梗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很可能会恶化,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心梗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1.一旦发生心梗,病人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尽量保持平卧休息的姿势。因为如果患者发生呕吐,就会使胃内的食物反流到食道和气管中,从而导致窒息或呛咳。
2.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症状,要立即给病人保暖,同时还要为病人解开衣领。
3.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症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将病人放在平坦的地方。
4.心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并且要保持情绪稳定。如果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仍然没有明显缓解症状的话,可以用一些镇静剂帮助入睡。
5.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应尽量卧床休息。因为卧床休息可以缓解心衰症状。
6.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并让患者卧床休息。
7.心梗患者在平时应该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粗粮,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8.心梗患者在平时应尽量控制好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9.心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坚持适当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但要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10.心梗患者在平时应该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心梗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需要家人进行耐心开导,避免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此外,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此外,还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于那些没有禁忌症的心梗患者,可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来改善症状;而对于那些有禁忌症的患者,则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