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是什么?你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2024-07-16 16:57:15
作者:罗洁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这一“甜蜜的负担”正悄然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重大挑战。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6亿,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那么,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健康危机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为您揭示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您对这一疾病有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人体的多个器官,尤其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表现。

1型糖尿病(T1D):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病情,但随着病情进展,往往需要药物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由基因突变、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等,相对较少见。

二、糖尿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仅有轻度乏力、口渴等非特异性表现,甚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

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三、糖尿病的危害与并发症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引发的多种并发症。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全身多个系统,主要并发症包括:

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前者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后者则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皮肤感染、口腔疾病、性功能障碍、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骨质疏松等。

四、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健康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比例。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的损害。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管理: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整:继续坚持健康饮食原则,合理安排餐次和膳食结构。

规律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持之以恒。

心理健康: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学会压力管理,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社会支持与教育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是患者个人的事,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