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您了解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小科普
2024-07-12 12:06:25
作者:施佩芳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灵山县人民医院
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孩子被诊断为先心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儿得以通过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重获健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深入了解这项神奇的手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一、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就是利用导管等介入技术,在不开胸的情况下,通过外周血管将特制的封堵器送达心脏内病变部位,从而达到封闭缺损或异常通道的目的。

二、哪些先天性心脏病适合介入封堵术?

1.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没有完全闭合,导致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右心房。介入封堵术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封堵器送达房间隔缺损处进行封堵。

2.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则是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同样会导致血液分流。根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可以选择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或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治疗。

3.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通道,出生后应自然闭合。若未闭合,则称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通过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达动脉导管处进行封堵。

三、介入封堵术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1. 麻醉与准备:根据患者的年龄和配合程度,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同时,医生会在穿刺部位进行备皮和消毒,并准备好所需的导管、封堵器等器械。

2. 穿刺与置管:医生会选择患者的股静脉作为穿刺点,通过穿刺针将导管引入血管内,并沿着血管路径推送至心脏。在X线透视或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确保导管准确到达房间隔缺损处。

3. 释放封堵器:当导管到达预定位置后,医生会通过导管将特制的封堵器送入房间隔缺损处。在超声心动图的实时监控下,逐步释放封堵器的左盘和右盘,使其紧密贴合在房间隔的两侧,从而封闭缺损。

4. 撤出导管与观察:封堵器释放完成后,医生会逐步撤出导管和导丝。随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观察封堵效果,确保无残余分流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四、介入封堵术的优势与风险

1. 优势:

(1)微创:介入封堵术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大切口和广泛组织分离,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2)恢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可以更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3)美观:避免了开胸手术留下的明显疤痕,对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4)并发症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介入封堵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且多数并发症较为轻微且可控。 风险: (1)血管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这些并发症多由于器械操作不当或患者血管条件不佳引起。

(2)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如封堵器脱落、移位、残余分流等。这些并发症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3)心脏并发症:如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较为严重,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4)全身反应: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过敏反应等全身反应。这些反应一般较为轻微且可控。

五、术后注意事项与康复

1. 饮食:术后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2. 休息:术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根据医生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3. 伤口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如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封堵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就像是一位巧手的工匠,用精细的工具和精湛的技术,为心脏上的“小漏洞”打上一个完美的“补丁”。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让先心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也为无数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