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温寒饮
一般认为,风温寒饮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口渴喜热饮,口渴不欲饮,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伤寒论》中治疗风寒表证的主要方剂为桂枝汤,而吴茱萸汤则是治疗内伤寒证的主要方剂。这是因为桂枝汤的功效主要为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而吴茱萸汤的功效则主要为温中散寒,治内伤寒证。两方均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 。另外,吴茱萸汤还可以治疗痰饮上逆引起的呕吐,即《温病条辨》中所说的“风温寒饮上逆者,当用吴茱萸汤下之。”《伤寒论》中治疗风温寒饮证的方剂有小柴胡汤、桂枝汤、二陈汤、理中汤等,其中以小柴胡汤、理中汤为多。可见吴茱萸汤也可以治疗痰饮上逆引起的呕吐。
二、吴茱萸生姜汤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由吴茱萸、生姜两味药组成。吴茱萸10克,生姜30克。方中吴茱萸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可用于治疗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痛、发热怕冷、无汗等症;生姜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所致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生姜可使药性由表入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方中吴茱萸和生姜合用,既可以祛除胃中寒邪,又可以温暖脾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胃痛等症。方中吴茱萸的用量为30-60克不等。加减:若呕吐不止,加杏仁10克以降逆止呕;若不欲食,加生姜9克以温中和胃;若舌苔白滑多饮,加桂枝6克以散寒通阳。
吴茱萸生姜汤组成中,吴茱萸为君药,生姜为臣药,大枣为佐药。三者合用,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温养脾胃。方中生姜辛散温通,散寒止痛的功效明显;大枣补脾和中、益气生津,不仅能增强君药散寒止痛的功效,还能调和诸药,增强健脾补虚的功效。吴茱萸生姜汤既能治疗寒邪所致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又能治疗脾胃虚寒、胃痛等症。《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吴茱萸治呕逆不下者,取其辛散而不伤胃气也;生姜治寒疝下利、吐涎沫而不吐下者,取其辛温而不助湿也。皆为和胃温中之剂”。方中吴茱萸温通血脉,生姜解表散寒止痛,大枣补益脾胃。
三、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可用吴茱萸10克(或吴茱萸5克),生姜6克,大枣4枚。若无寒饮表证,仅为胃脘疼痛者,可用吴茱萸15克,生姜10克,大枣6枚。若兼外感风寒表证而无汗者,可加麻黄3-5克、防风5-7克。若内伤寒证较重而无寒饮表证时,可用吴茱萸10~15克(或生姜10~15克)。若呕吐较轻而胃脘疼痛者,可加干姜10~15克(或吴茱萸5~7克);若呕吐较重而胃脘痛重者,可加肉桂3-5枚。另外吴茱萸生姜汤中含有的生姜、吴茱萸都属于辛散药物,能温中散寒止痛。对于寒饮泛溢之胃脘痛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吴茱萸生姜汤药物用量不宜过大,因吴茱萸药性峻烈,不可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