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你了解轮状病毒与小儿腹泻
2024-07-12 14:35:41
作者:秦心强
作者单位:北海市中医医院儿内科
轮状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感觉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吗轮状病毒它对婴幼儿健康存在一定威胁。轮状病毒属于一种非细菌型病原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元凶,在197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Bishop首次在严重腹泻的婴儿胃肠道内发现轮状病毒以来,就将轮状病毒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中重要的关注对象。轮状病毒主要分为a到G等7个群,其中a群轮状病毒因其对婴幼儿的严重致病性而备受关注。该病毒是通过感染小肠上皮细胞来发挥致病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并出现腹泻症状。每年夏秋冬季的流行季节,轮状病毒就和幽灵一样在婴幼儿之间传播开来,威胁婴幼儿身体健康。目前轮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粪-口途径,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是不良环境习惯都会导致孩子发生感染。

当轮状病毒侵入到体内时,会诱发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发热以及呕吐和腹泻等,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儿的大便呈现水样便,量大且次数较为频繁,甚至每天可以高达5-10次,甚至会超出20次,给患儿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这种水样便伴有臭味,且呈现蛋花样,另外,轮状病毒感染还会造成小肠黏膜上乳糖酶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使患儿对乳糖消化能力降低,这种恶性循环则会导致患儿营养摄入困难,甚至会因为营养不良而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等后果。虽然目前临床上关于轮状病毒并没有特效药物,但是对于轮状病毒的威胁并非是束手无策,可以对症治疗来缓解患儿症状,帮助患儿康复。

如果小儿患病以后病情较轻,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羹、软面条、小米粥等,当时还应适当的多喝一些温开水,对促进身体恢复有帮助。当患者出现腹泻的情况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蒙脱石散为止泻药物,服用以后能够达到很好的止泻效果。如果患者腹泻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饮食疗法以及口服药物等方法仍得不到改善,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脱水症状,比如头晕、乏力、厌食等。此时可以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常用的药物一般为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除了进行相应治疗以外,预防轮状病毒依然关键,家长需要加强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以及避免接触受到污染环境等。同时还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从而减少轮状病毒感染风险。

轮状病毒和小儿腹泻的关系

轮状病毒是一种具有较强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和小儿腹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病毒不仅形态独特,且呈现较为明显的轮状结构,表面蛋白可以和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并进入到细胞中形成复制。

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通常通过水源、食物以及人和人之间接触传播,所以轮状病毒感染是因为婴幼儿群体中传播,导致大量的腹泻病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婴幼儿较为集中的幼儿园等场所。轮状病毒的传播速度会更加的广泛。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是维持肠道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消化酶等。然而,轮状病毒的感染会破坏小肠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这种失衡状态会进一步引发腹泻,使婴幼儿出现水样便、呕吐、发热等症状。轮状病毒会导致患儿不间断的腹泻,由于腹泻导致患儿水分以及电解质的丢失,让患儿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与死亡。另外,轮状病毒感染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例如肠梗阻等,加大治疗难度以及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轮状病毒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中导致约有2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部分地区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给当地婴幼儿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而在我国轮状病毒也是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10约月-次月的2月,我国都会迎来一个短暂的小儿腹泻高峰时期,这个时期轮状病毒发病率会日益升高,给婴幼儿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总而言之轮状病毒作为一种具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和小儿腹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确保婴幼儿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的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传播,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降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确保婴幼儿身心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