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救命、治病、保健、“多功能”的高压氧治疗
2023-07-12 15:36:31
作者:李感梅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患者置于高浓度氧气环境中,同时增加气压,以促进治疗和康复。这种治疗通常在氧气室或氧气舱中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用于多种疾病和病症的辅助治疗,如中毒、组织坏死、放射性损伤、难愈性骨折等。此外,它还可用于提高氧分压,改善组织供氧情况,促进伤口愈合。可以说,高压氧治疗属于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将会详细介绍高压氧治疗。

什么是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让患者在特定的高氧环境中吸入纯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在高压氧舱中进行,其中患者暂时置身于高压氧的环境下。

在正常情况下,人呼吸的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通过高压氧治疗,人体可以吸入100%纯氧,而且在相对较高的气压下进行。这样做可以使氧气更有效地溶解到血液中,从而提供更多的氧气供应给组织和器官。高压氧治疗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疾病和损伤方面。例如,它可用于治疗听力损失、一氧化碳中毒、脑缺氧、组织坏死或创伤引起的皮肤问题等。此外,在某些情况下,高压氧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加速伤口愈合的过程。

高压氧治疗与常压氧治疗有什么不同之处

高压氧治疗与常压氧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医疗技术,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是氧气浓度,高压氧治疗使用纯氧气,在高压环境下给患者提供更高浓度的氧气。而常压氧治疗则是在常压条件下,通过面罩或导管向患者提供较低浓度的氧气。

其次则是治疗压力,高压氧治疗需要将患者置于特殊的密闭装置中,通过增加环境气压来达到高压状态。常压氧治疗则不需要改变环境气压。

再次则是适应症,高压氧治疗主要用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和条件,例如中毒、慢性失血性贫血、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等。常压氧治疗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缺氧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最后,则是应用场所,高压氧治疗一般在专门的高压氧室中进行,这些室内设备能够提供高压氧环境。常压氧治疗可以在医院、诊所等场所进行。

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遵循医生的指导,高压氧治疗是一项专业医疗技术,必须在医生或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请务必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

第二,开展身体检查,在接受高压氧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确保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宜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情况。

第三,治疗服装,在氧气舱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通常需要穿戴特殊的治疗服装,如纯棉衣物、防静电服等。这是为了防止火灾和静电产生,确保安全。

第四,禁止使用易燃物品,进入氧气舱或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禁止携带或使用易燃物品,如打火机、香水、指甲油等。这是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第五,维持正常呼吸,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正常呼吸,不可憋气或用力呼吸。同时,按医生建议适时进行呼吸训练。

第六,安静舒适,在氧气舱内接受治疗时,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

第七,注意耳压平衡,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可能会感到耳朵不适或耳压增加。可以通过咽喉运动、吞咽口水等方式来调节耳压平衡。

第八,禁止吸烟和饮酒,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应禁止吸烟和饮酒,以免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四、高压氧治疗可以取得的效果

首先,可以取得氧合作用,高压氧可以提供更多的氧供给身体,以改善缺氧状态,特别适用于某些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

其次,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高压氧环境对某些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感染的治疗。

再次,还可以减轻炎症,高压氧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生成,从而有助于控制炎症性疾病。除此之外,可以促进创伤愈合,高压氧能够促进创伤的愈合过程,包括减少水肿、促进血管新生和纤维组织形成等。最后,能够搭配辅助放射治疗,对于某些放射治疗的适应症,高压氧可以提高放射疗效。

总而言之,高压氧治疗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这种治疗方式也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我国相关医疗机构在实际应用期间,必须要做到谨慎小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