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为何血常规参考值对儿童不适用?
2024-07-12 15:26:46
作者:徐家苗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卫生院

血常规检查,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检测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还能为疾病的初步诊断、病情监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时,血常规的解读就变得尤为复杂,因为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常常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探讨为何血常规参考值对儿童不适用,并阐述在解读儿童血常规时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

儿童生理发育与血常规参数的动态变化

儿童正处于一个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身体系统,包括造血系统,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这种生理上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与成人截然不同。

1.红细胞系统:儿童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通常比成人高,这是由于他们活跃的骨髓造血功能和相对较高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所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指标会逐渐下降,趋近于成人水平。因此,在评估儿童是否贫血时,不能简单地套用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标准。

2.白细胞系统:儿童的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新生儿期白细胞总数偏高,且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交叉”。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总数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也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这一变化过程对于判断儿童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3.血小板系统: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也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新生儿期血小板计数可能偏低,但随后会逐渐上升并稳定在较高水平。此外,儿童对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反应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评估儿童出血倾向或血小板功能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年龄相关的特点。

儿童血常规参考值的制定与调整

鉴于儿童血常规参数的特殊性,制定适合儿童的血常规参考值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并非易事,因为儿童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阶段、地域、种族以及遗传因素等。

1.年龄分段: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儿童血常规结果,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参考值范围。这些年龄段可能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等。每个阶段的参考值都有所不同,以反映儿童在该阶段的生理特点。

2.性别差异:虽然性别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指标上,如血红蛋白浓度,男性儿童可能略高于女性儿童。因此,在制定参考值时也需要考虑性别因素。

3.地域与种族: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儿童其血常规参数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制定参考值时还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儿童血常规解读的复杂性与注意事项

1.结合临床实际:血常规结果只是疾病诊断的一个方面,不能孤立地看待。在解读儿童血常规结果时,必须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2.动态观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血常规参数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于单次血常规结果的异常不应立即作出诊断或采取治疗措施。而应该结合多次检查结果进行动态观察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临床意义。

3.避免过度解读:由于儿童血常规参数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较大,在解读结果时应避免过度解读和不必要的干预。对于轻微偏离参考值的血常规结果尤其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可以暂不处理或定期复查以观察其变化情况。

4.专业咨询:对于复杂的血常规结果或疑似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血液病专家以获取专业的解读和建议。他们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血常规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参考值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儿童血常规的解读变得尤为困难。因此,我们在解读儿童血常规结果时必须注意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评估,避免简单套用成人标准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