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B 族链球菌筛查:守护新生儿的健康
2024-07-03 16:49:05
作者:李想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医院宽敞的玻璃窗,门诊大厅便沐浴在一片温暖之中。产科门诊外,长队中孕妇们或轻声交谈,或温柔地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脸上洋溢着对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无限喜悦与期待。然而,在这份喜悦背后,产科医生们深知,守护新生儿健康的责任重大。在孕后期,医生们会耐心地向孕妇们解释B族链球菌筛查的重要性。

一、B族链球菌:隐匿的新生儿健康威胁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学名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通常寄居在女性阴道和直肠内的革兰阳性细菌。大多数情况下,它与人体和平共处,不引起任何疾病。但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GBS可能成为新生儿感染的源头。据统计,约10%至30%的孕妇携带GBS,而其中40%至70%的感染孕妇可能在分娩时将细菌传给新生儿。

二、GBS感染:对母婴的双重威胁

GBS感染对母婴健康构成双重威胁。孕妇感染GBS可能在孕晚期引发早产、胎膜早破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新生儿若感染GBS,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感染。

早发型感染: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紫绀等肺炎症状,甚至引起脑膜炎,表现为发热、昏睡、呕吐、囟门张力增大。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败血症,新生儿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皮疹等。

晚发型感染: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7天至3个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及局部病灶。脑膜炎可能隐匿性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昏睡、呕吐。败血症可能伴有脓毒血症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

三、B族链球菌筛查:预防的第一步

为了预防GBS感染,建议孕妇在孕35至37周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筛查过程简单,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判断是否感染了GBS。筛查的目的是提早发现感染,以便医生在分娩时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新生儿感染GBS的风险。

四、B族链球菌治疗:精准医疗的体现

对于GBS筛查阳性的孕妇,医生会在分娩前4小时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头孢唑林等抗生素进行预防。而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如果没有症状或高危因素,通常不需要立即治疗,但应在分娩前再次评估。

对于已感染的新生儿,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辅以其他支持治疗,如纠正缺氧、改善通气、抗惊厥、降低颅压、治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等。

五、预防措施:从个人到社会

个人卫生:孕妇应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儿或访问医院等公共场所后,以减少细菌传播。保持生殖道和肛门区域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母婴健康。

高危孕妇关注:既往有GBS感染史或新生儿GBS感染史的孕妇,应特别关注GBS筛查和预防措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应进行GBS筛查,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六、总结:为新生命筑起健康防线

B族链球菌虽常见,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细菌的感染,保护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科医生的指导和孕妇的积极配合,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七、补充说明:深化认识,强化预防

筛查的重要性:筛查有助于识别感染风险,为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孕妇在孕35~37周进行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新生儿感染。

抗生素选择:治疗时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

新生儿观察:即使母亲筛查阴性,新生儿出生后也应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晚发型感染。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因GBS感染导致的疾病风险,确保母婴安全。希望每一位孕妇都能重视B族链球菌筛查,为宝宝的健康出生做好准备。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清晨,让我们携手为新生儿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因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值得我们用最大的努力去守护。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