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脚扭伤?
在医学上,脚扭伤被称为“踝关节扭伤”,当外界因素作用于足踝时,超出了足踝的活动范围,从而导致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甚至关节囊发生拉伸和撕裂,因此造成肿胀、疼痛、跛行。扭伤是由于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的过分拉伸或扭曲所引起的,在受伤后,需要判断其严重程度,轻度的扭伤只是轻微的软组织损害,稍重可能会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部或外踝骨折,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内外踝双踝或三踝骨折。轻者可以自行处理,重者则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因此,判断受伤部位的严重程度十分重要。
2、脚扭伤的分类
脚扭伤按扭伤的轻重及损伤部位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扭伤。轻度扭伤一般只会出现局部的红肿与疼痛,中度扭伤会伴随韧带撕裂,如果是重度扭伤,则会出现韧带彻底撕裂并伴随骨折等情况。
3、脚扭伤的常见原因
3.1 运动损伤:一般是在跳跃、跑步或其他活动过程中,因落地不稳或踩到不平整的地面而造成。
3.2 意外摔倒:通常在下台阶或地面湿滑时,造成足部不正常的拉伸或扭转。
3.3 选择的鞋子不合适:如鞋太大、太小或鞋跟过高时,容易造成足部扭伤。
4、脚扭伤的临床表现
4.1 疼痛:扭伤处会有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在触摸或活动时。
4.2水肿:受伤部位会发生肿胀,有时还会出现淤血。
4.3 关节不稳:扭伤会造成关节不稳定或松弛,对正常行走造成影响。
4.4 活动限制:在扭伤之后,病人不能对受伤部位进行灵活的移动,比如,不能行走或站立。
5、脚扭伤的并发症
5.1 韧带损伤:脚扭伤会造成局部或全部的韧带撕裂,对关节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5.2 骨折:如果是非常严重的扭伤,则会伴有骨折等情况,需要立刻寻求医疗帮助。
5.3 关节炎:如果脚扭伤长时间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就会引起慢性的关节炎。
5.4 伤及神经血管:骨折会对周边的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出现麻木、刺痛等症状。
6、脚扭伤的急救护理
6.1 制动:受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尽量不要站立或行走,以免伤肢负担过重。
6.2固定:为防止扭伤部位的进一步损伤,可以用支具将患侧肢体进行固定。
6.3 冷敷:在受伤的最初阶段(24h内),冷敷收缩受伤处血管,可以减少出血,从而减少肿胀,起到缓解疼痛及肌肉痉挛,通过降低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损伤的风险。冷敷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次间隔2-3个小时;(冷敷可以使用冷毛巾或冰袋,使用时注意避免冻伤)。
6.4加压包扎:采用绷带进行包扎,可以限制受伤部位肿胀,也可以提供受伤部位额外的支持保护。(力度适中,加压过程中注意肢端的循环,避免包扎过紧。)
6.5抬高患肢:受伤48h内,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减轻局部肿胀与出血。
6.6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消炎镇痛药物;在受伤的初期,不要使用红花油,以免加重损伤。
6.7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逐步由低强度到高强度过渡。疼痛减轻后,可在早期进行踝泵运动或环转训练,尽量不要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
结论:脚扭伤属于运动伤害,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受伤后,若能有效的进行急救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伤势得到控制,避免二次损伤,减轻患者受伤部位的肿胀与疼痛,加快康复的进程。若受伤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