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钳助产对母体的影响
1.产钳助产时,产钳需要通过阴道和子宫颈,这就有可能导致这两个部位的损伤,进而引发疼痛、出血等问题,增加了产褥感染的风险。
2. 产钳助产前通常需要行会阴侧切,产钳作用于会阴部造成压迫,可能导致会阴部损伤、肿胀和疼痛及缝合后口愈合不良,裂开,疤痕增生从而影响到日后盆底肌功能。
3.产钳助产可能导致尿道损伤膀胱损伤,尿失禁,进而引发尿失禁或者尿潴留等问题。
二、产钳助产对胎儿的影响
在产钳助产分娩过程中,对于新生儿,可能导致其皮肤压痕,不过不用担心,通常这些压痕可在短时间内逐渐消失;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新生儿面部皮肤破损,宝妈宝爸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新生儿的皮肤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再生能力很强,不会遗留疤痕。产钳的两匙叶夹住胎头两侧,在对胎儿胎头牵引协助胎儿娩出同时对胎头也具有保护作用,避免胎头在经过产道时遭受其他的机械性挤压,从而减少胎儿颅内损伤机会。但是产钳术后还是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因窒息转新生儿科,但这可能与产钳助产关系并不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产钳助产都是因为胎儿已经出现了宫内缺氧,所以新生儿自身在出生时就存在窒息的风险。
三、产钳助产后的恢复与护理措施
3.1饮食方面
产后应选择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头几天先控制大便的排出,避免对伤口造成压迫。随着身体的恢复,可以逐渐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的食物,补充钙质,同时食用大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合并产后出血者,注意铁剂的补充至少3个月,尤其是母乳喂养者,以帮助身体恢复。
3.2伤口护理
产后要保持会阴及伤口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每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前几日取健侧卧位,每日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3.3 休息与活动
适当延长产房观察时间,恢复期间,居室应清洁通风,衣着宽大舒适,产后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更,避免或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且能使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产后康复锻炼的运动量应循序进。
3.4 理疗手段与疼痛管理
可以采取一些理疗的手段,帮助伤口水肿的消除及加速子宫的复旧;做好疼痛评估,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同时,产妇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疼痛。
3.5心理护理
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后,精神疲惫、对哺育新生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产妇情绪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10日,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抑郁严重者,应尽早诊断及干预。。
3.6新生儿护理
密切观察宝宝面部产钳压痕是否逐渐消失,面部皮肤损伤有无感染迹像,头皮血肿有无逐渐减小,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
3.7、计生指导
产后6周至医院检查盆腔内生殖器,已恢复至未孕状态方可性生活,应采取避孕措施,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物避孕。
四、结论
产钳助产后的恢复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产妇及家人要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好护理工作。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要及时寻求帮助,以便确保母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