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出血发生机制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2023-08-22 16:46:56
作者:丁立
作者单位:怀化市沅陵县中医医院骨伤二科(神经外科)
脑出血是脑卒中致死致残最高的类型,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及总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了解脑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出血。

一、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在脑组织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的出血,多数由于脑血管壁的破裂而引起,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脑功能。脑出血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易导致血管壁的损伤,使脑动脉壁发生变性,从而增加了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二是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这些异常的血管结构容易破裂,导致脑出血;三是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也是引起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由于近年抗凝、抗板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脑出血的发生概率增加;四是老年和糖尿病,老年及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以及微循环的损伤,使脑血管更加脆弱,容易发生脑出血。

二、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手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开颅手术,适用于较大的脑出血,或者脑积水、脑室积血等并发症明显的患者,开颅手术通过打开颅骨,清除血肿,减轻脑压,从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二是神经内镜技术,适用于中量血肿,通过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损伤,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三是血管内介入栓塞,适用于特定的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如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破裂后,血管栓塞可以通过在血管内导管中导入弹簧圈或注入栓塞剂,堵塞异常血管,阻止血流进入血管畸形,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发生;四是立体定向穿刺,通过术前精准定位,穿刺置管引流,亦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和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动脉壁的破坏而引起的,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确定手术时机和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要权衡患者的一般状况、颅内压力、出血范围、部位、并发症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主要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幕上出血量大于30毫升,幕下出血量大于10毫升,颅内压增高,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出血压迫患侧脑组织,导致危及生命的脑疝形成,是明确的手术适应症。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常见的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对于出血量较大,颅内压增高且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开颅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手术通过打开颅骨,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从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出血量较小、但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或导管插入脑组织进行治疗,如血肿抽吸加药物溶解引流等,以减轻脑压、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尤其在老年患者中,颅内相对代偿空间较大,选择手术方式的空间更宽。国家卫健委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脑卒中诊治规范》明确指出,精准微创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未来的治疗方向,且易于普及。在有条件的尤其是基层医院,更不应拘泥过往的幕上30ml,幕下10ml的硬性手术指征,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手术方式,对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争取在6-24小时内早期介入,挽救神经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病情评估来确定,因此,在面对高血压脑出血时,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脑出血的发生机制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涉及多个因素,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在了解脑出血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借助医生的指导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