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液透析患者,做好四项护理可以远离并发症
2023-08-22 16:52:45
作者:卫素霞
作者单位:沁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血液与透析液经过透析器,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的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过程。对于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透析过程是一个艰苦地过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理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其身体上也会出现较多的不适症状,甚至会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本文主要对血液透析患者做好四项护理可以远离并发症展开科普介绍。

1、注意饮食和营养调整

透析患者的饮食非常重要,有部分患者认为自身肾功能不好,为了不增加肾脏负担,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造成营养不良;而有的患者认为既然透析了,就应该各种食物均可以摄入,从而患上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透析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饮食没有得到控制,就很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前需要控制饮食,调整好营养摄入比例。患者需要避免高蛋白、高钠、高磷的食物,遵循低蛋白、低磷和低钠的饮食原则,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血钾的摄入需要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调整,血钾过高、过低患者都会出现不适,严重时会威胁生命。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高蛋白食物不是完全不能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在控制好各种微量元素摄入的同时,也需要一定量地补充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如果没能及时摄入,容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这样就会降低身体抵抗能力,在疾病多发季节是不利于预防疾病的。另外,透析患者一定要注意液体摄入,比如有些患者尿量非常少,很多患者甚至没有尿,这个时候需要控制饮水量,包括平常吃的水果或者稀饭中的水分也需要控制摄入量。

2、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者在透析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厌倦和抵触情绪。多数患者在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这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有部分患者过度担心并发症,其情绪上较为忧虑。为更好地消除恐惧心理,患者可以向医护人员询问并发症相关护理知识,对疾病进行了解,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对于并发症不要过度担忧,目前的医疗技术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3、保护血管通路

在透析的整个过程当中,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护血管通路的工作。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护士要多加巡视,防止出现穿刺针脱落或者是移位现象。可以每隔30分钟的时间观察一次穿刺针和导管的插入部位,是否出现了肿胀或者是出血问题。且要注意通路震颤的情况的观察,如果震颤比较差的话,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另外,透析患者要注意避免细菌感染,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使局部受到感染,不利于疾病控制。除了透析的时候,患者不要随意打开透析使用的导管,否则可能会造成导管的感染,这种感染相对而言较为严重。每次透析结束后,护士会将导管消毒好后进行封管包扎,置管口会消毒后覆盖无菌敷贴,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观察,敷贴是否粘贴完好,如果敷贴松掉,及时到医院进行重新消毒粘贴。另外,穿脱衣服时要注意动作缓慢,注意是否牵拉导管。

4谨遵医嘱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接受治疗。在透析前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过去的病史以及是否有过敏反应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循医嘱,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后续的护理,降低患上并发症的几率;在透析前也不要剧烈运动,如果想要运动,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在合适的时间下选取合理的方式和强度进行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使身体无法支撑透析治疗,不仅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还降低了抵抗力,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血液透析患者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症状的,所以在药物的使用上一定要谨慎一些,不要自行改变用量,如果有疑问的还需要询问医生再做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护血管通路,谨遵医嘱等,在透析前、透析后、透析中都做好相应的护理,随时关注身体的变化,使透析治疗顺利地进行,有利于远离并发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