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无疑是如影随形的恶魔,它常常以难以忍受的形式出现,成为患者生活中最为沉重和难以摆脱的负担。这种疼痛不仅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身体,更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癌性疼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随之而来,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失眠、食欲减退等。因此,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深入了解癌性疼痛,掌握其应对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控制疼痛,才能帮助患者减轻身心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面对癌症的挑战时,能够拥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1.什么是癌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不同癌症病人、癌症的不同阶段,其疼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2.癌性疼痛的原因。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①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②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 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③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3.癌性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癌性疼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持续性疼痛: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②间歇性疼痛:时断时续,可能由特定的活动或事件触发。③急性疼痛:与癌症治疗或并发症有关,通常在治疗后短时间内消失。
4.癌性疼痛评估方法。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性评估疼痛病情,并且及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临床中常用以下3种评估方法:①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 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能够想象的最剧烈疼痛。②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表情状态评估,适用于自己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人、外籍人士等。③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所描述的自身感受,将疼痛分为轻、中、重三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
5.癌性疼痛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①病因治疗指癌症本身和/或并发症等引起;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抗癌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等,有可能减轻或解除癌症疼痛。②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辅助镇痛用药(如卡马西平)。③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介入治疗、放疗(姑息性止痛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6.患者和家属宣教。癌性疼痛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如实描述疼痛的情况;说明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按要求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方案和药物(种类、用法和剂量等);注意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定期复诊或随访。
在应对癌性疼痛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家属则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癌性疼痛的控制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反复或加重的情况,这时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随着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可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用药。
总之,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无法应对。通过深入了解其原因和类型,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癌症患者创造一个无痛、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