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腰椎间盘突出:掌握这些知识很有必要
2024-07-23 16:06:10
作者:冯士广
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九医院 骨科一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病症似乎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深受其扰。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已成为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面对这一趋势,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学会预防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知识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导致神经根、脊髓及局部软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根据突出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脱出三种类型,其中椎间盘膨出最为轻微,而椎间盘脱出则最为严重。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包括腰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逐渐老化,弹性减弱,易于破裂。外因则涉及多方面,如不良生活习惯和腰姿不正、腰部外伤、长期久坐或久站、过度负重、缺乏运动、妊娠、遗传因素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具体如下:

1.不良生活习惯和腰姿不正: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加速其退变。

2.腰部外伤:急性外伤可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3.长期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坐姿,会导致腰椎间盘长时间受压,加速退变。

4.过度负重:在搬运重物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腰椎间盘损伤。

5.缺乏运动:腰部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有效支撑腰椎,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

6.妊娠: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及体重增加,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易导致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

1.腰痛: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腰部的酸胀、胀痛或钝痛,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2.下肢放射痛:当突出的髓核压迫到神经根时,可引起下肢的放射痛,疼痛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或足底,有时伴有麻木感。

3.下肢无力:长期受压的神经根可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出现伸膝无力、足趾背伸无力等症状。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下肢感觉减退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1)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2)物理治疗:采用热敷、冷敷、按摩、推拿等方法缓解疼痛和炎症。(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等药物减轻疼痛、消除炎症。(4)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纳。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其中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而逐渐成为首选。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立还是行走,都应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2.适量运动:定期进行腰部和腹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3.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应适时变换体位或起身活动。

4.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应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5.避免外伤:在进行搬运重物等活动时,应注意姿势正确,避免腰部受伤。

结束语

腰椎间盘突出虽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缓解。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病原因、识别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应对这一健康挑战的关键。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关注腰部健康,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