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远离“手足口”的困扰?
2024-07-19 10:11:13
作者:朱梦华
作者单位: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卫生院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儿童中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它由肠道病毒引起,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但传染性极强,且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对于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主要症状表现在手、足和口腔部位。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这些疱疹起初为红色小斑点,后转变为水疱,水疱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明显。由于症状特殊,手足口病相对容易被识别。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的手、足、口腔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此外,飞沫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手足口病更容易传播。

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风险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然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只是症状通常较轻。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需要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习惯以及疫苗接种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手足口病的困扰:

(一)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这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特别是在以下关键时刻:进食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物品(如玩具、门把手、电梯按钮)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以及处理垃圾或动物粪便后。洗手时要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尖都洗到,至少搓洗20秒。

2.遮挡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飞沫传播。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再次洗手。

3.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病毒可以通过这些部位进入身体,因此要避免用手触摸它们。

(二)环境卫生

1.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等常用物品。可以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也可以将物品煮沸消毒。

2.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3.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公共场所的玩具、游乐设施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饮食习惯

1.喝开水:提倡孩子喝开水,不要喝生水或未经煮沸的自来水,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2.注意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类食品。避免交叉污染,如使用专用的餐具和厨具,以及分开存放生熟食品。

(四)疫苗接种

关注疫苗信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已可用于预防由该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鉴于手足口病的复杂性,我们仍需密切关注更多相关疫苗的研发进展。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问世,进一步丰富预防手段,守护儿童健康。

手足口病如何应对与护理?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了手足口病,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和护理呢?

1. 早期识别: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并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时,应立即就医。

2. 家庭护理:对于轻症的手足口病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隔离护理。注意让孩子充分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的溃疡会疼痛明显,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药膏进行涂抹以缓解疼痛。

3. 就医指导:如果孩子出现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手足口病并发症的表现,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预防手足口病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1. 社区与学校的作用

社区和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居民和师生的卫生意识。实施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和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家庭成员的配合

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相互监督和支持。成人也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保持,减少将病毒带回家中的风险。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好隔离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