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治肛瘘,中医有哪些高招?
2024-07-17 11:01:59
作者:余腾江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肛瘘,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肛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医在治疗肛瘘方面的独特之处。

什么是肛瘘?

肛瘘,即肛门与直肠或肛门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瘘管,通常由于肛周脓肿未及时切开引流或切开引流不彻底、不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等原因而形成。主要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潮湿不适、流脓、肿痛等。中医认为,肛瘘多与湿热下注、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

内治法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改善局部病灶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候,辨证施治,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① 湿热蕴结型

症状:肛门灼热、疼痛、分泌物多且色黄臭,大便不畅,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等)。

② 血瘀阻络型

症状:肛门坠痛或刺痛,局部肿块坚硬,排便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

③脾虚气陷型

症状:肛门有下坠感,排便无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胖,苔薄白,脉弱。

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升阳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等)。

④肝肾阴虚型

症状:肛门干燥,疼痛隐隐,夜间加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润肠通便。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

⑤湿毒蕴结型

症状:肛门肿痛,分泌物腥臭,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不爽,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

外治法

外治法通过药物的局部吸收和物理疗法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消炎、止痛、收敛、生肌,为肛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药熏洗:这是一种利用中药煎液产生的蒸汽对患处进行熏蒸和洗涤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柏、苦参、地榆、蒲公英、金银花等,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通过熏洗,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渗透到患处,达到治疗效果。熏洗时的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皮肤烫伤。应保持在舒适的温度范围内,每次熏洗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可进行1—2次。

中药坐浴:将中药煎液用于坐浴,使药液直接作用于肛门及周围皮肤,这种方法能够清洁、消炎、止痛,常用于肛瘘的辅助治疗。坐浴时,患者应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时间约为10—20分钟。

膏药外敷:将具有消炎、止痛、生肌作用的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直接敷于患处,以促进伤口愈合。常用的外用药有:

黄连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九一丹: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能够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三黄膏:由黄芩、黄连、黄柏组成,适用于湿热毒邪引起的肛瘘。

膏药使用方便,能够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成分,适合家庭治疗。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常用的穴位有:

大肠俞:位于背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长强:位于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承山: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当小腿肚最高点处的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中医治疗肛瘘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预防与调养,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对于复杂或严重的肛瘘病例,可能还需要结合西医手术治疗。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在必要时与西医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