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剧烈连续性咳嗽,咳嗽时间持续长,咳嗽昼轻夜重的孩
子明显增多,家长们需注意近期高发的疾病,百日咳。
百日咳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自1978年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一度被认为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存在“百日咳再现”现象。通过查询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情况数据,2024年1月全国发病数15275例,死亡5例,2024年2月全国发病数17105例,死亡8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今年有可能是百日咳的流行“大年”。
一、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常引起流行。
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带菌者均为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也可经由密切接触传播,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特别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人群对百日咳具有普遍易感性,但以婴幼儿为最强。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人是隐性或者百日咳杆菌的带菌者,婴儿多来自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所以家庭成员间隔离很重要。
其临床症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回音,咳嗽白天轻,夜间重,未经治疗可迁延2-3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二、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除了上面说的痉挛性咳嗽和典型的鸡鸣样咳嗽外,百日咳临
床表现和分期分为:
(一)潜伏期
百日咳杆菌进入人体后的潜伏期为5-21天,一般为7-14天。
(二)卡他期 持续1-2周
和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初期表现相同,有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
(三)痉咳期 一般持续2-6周,也可长达2个月以上
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常呈“鸡鸣样”,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从出现咳嗽到阵发性痉咳的时间多为5-7天,咳嗽多呈“单声咳→阵发性咳嗽→阵发性痉咳”的演变过程,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常常影响睡眠。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
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2-3周。
(四)恢复期
痉咳逐渐缓解,鸡鸣样吼声逐渐缓解,但阵发性痉咳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五)并发症
百日咳的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并发症以肺炎最常见,也可能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
三、为什么接种过百日咳疫苗还会出现百日咳?
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人和青少年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逐渐衰减,由于接种疫苗后不是产生终身抗体,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且因为细菌基因的变异,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的变化等,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均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四、百日咳预防
(一)疫苗接种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最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按照我国现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婴幼儿应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及时接种1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ap,百白破疫苗)。
(二)及时诊断和隔离
有上述百日咳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确诊后要及早隔离,控制传染源,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治疗的小孩,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
(三)做好日常防护
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或前往时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捂住口鼻,保持房间通风,做好物品的消毒,适当锻炼,合理作息,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对有密切接触百日咳患者的人群应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尽早检测,明确病原体,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出现继发感染和耐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