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骼健康,从了解开始:骨质疏松症科普指南
2024-07-16 10:45:09
作者:宋先意
作者单位: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前不久在内分泌科门诊坐诊,遇到这样一个56岁的绝经后中年女性病人,告诉我3年前开始间断出现腰背疼痛,以晚上疼痛明显,刚开始患者未引起重视,未到相关的医院看病,后渐出现全身多处的关节疼痛,以腰背部、双髋关节、膝关节疼痛为主,身高较发病前减少了5cm,弯腰活动时感疼痛明显,半年前在当地医院查出胸7-10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性改变,在胸8椎体行骨泥注入术,但全身关节疼痛无明显缓解,来我院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考虑为绝经后的重度骨质疏松,口服补钙、补充维生素D、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抗骨质疏松后,患者的全身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弯腰活动也较前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人体的骨骼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骨质疏松症就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了解骨质疏松症,从认识我们的骨骼开始,是维护骨骼健康的第一步。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骼,作为人体的支撑结构,不仅赋予我们形态,还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够运动。然而,当骨质疏松症悄然侵袭时,由于骨骼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骨组织含量逐渐减少,骨骼变得像蜂窝一样脆弱,轻轻一碰就可能引发骨折。很多患者早期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可能感到骨骼疼痛,尤其是腰背部。此外,身高降低、驼背等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这些都是因为脊柱的骨骼发生了变化。与一般骨折不同,骨质疏松性骨折更难愈合,且易复发。髋部、脊柱和手腕是最常见骨折部位,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危及生命。

二、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骨骼疾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3秒就有一例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在50岁之后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老龄人口(年龄>50岁)3.5亿,其中合并髋部骨折者约660万,占1.9%;每年大约有160万人死于髋部骨折。

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 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年龄、女性绝经、相关脆性骨折家族史等。

2. 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以及放疗等。

四、骨质疏松的诊断

1. 骨密度测定、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更是“金标准”。

2. 骨折风险评估:常用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有FRAX。该工具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未来发生骨折的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即抽血化验骨的转化率,不能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但骨转化率增加是预测骨折风险的主要指标。

五、骨质疏松的防治

1. 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

(1)补充钙剂和VD是防治的基本措施: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充足日照:充分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避免涂抹防晒霜,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3)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

(4)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限酒、戒烟、避免过量食用含咖啡因等食物,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此外,保持足够的睡眠和减少精神压力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益。

(5)预防跌倒:年龄越大,跌倒的风险越高;保持居家环境的干净、使用防滑垫和适当的照明可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2.对症治疗:如疼痛明显者可予以镇痛处理,营养不良者可予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3.药物治疗:对于骨密度明显降低或有骨折史的高危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双膦酸盐、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降钙素等。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了解它的基本概念、现状、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骨骼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