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免疫检验中的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两对半等项目如何进行检测?这些疾病的早期筛查有何重要性?
2024-07-17 11:10:36
作者:唐建玲
作者单位:兴安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两对半等是指传染病四项检查,即输血四项,主要用于排除HIV病毒、梅毒螺旋体、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等可以经体液传染病原体所导致的病毒,防止医源性传播。那么这些项目怎样检测,对其进行早期筛查有何重要性呢?

1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两对半等项目检测方法

1.1 艾滋病

艾滋病可以进行HIV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免疫荧光分析法即IFA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等。同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利用PCR等方法,检测HIV的RNA或DNA。还可以开展免疫学检查,涉及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等指标,评估免疫功能。如果HIV抗体为阴性,表明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若结果为阳性,则需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如果试验结果为阴性,表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若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如果试验结果为抗体不确定,可以进行HIV核酸检测,或2-4周后复查HIV抗体确证试验,结合检测结果分析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2 梅毒:

对于梅毒检查可以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主要分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两种。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只有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时,才能够做梅毒的确切诊断。同时,还可以直接检测,如使用PCR等方法,从患者疾病部位分离或检测梅毒螺旋体。此外,利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患处涂抹检查标本,使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体标准中的梅毒螺旋体。如果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可以断定并未感染梅毒螺旋体。若梅毒抗体阳性,则需要复查梅毒滴度,如果梅毒滴度为阴性,则考虑既往感染,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但若梅毒滴度超过1:2,则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梅毒滴度为阳性,但低于1:2,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和医嘱1-3个月后复查。

1.3 丙肝

对于丙肝检查,可以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分析法等方法。还可以进行利用核酸检测技术开展丙肝病毒RNA检测。此外,还可以进行肝功能检查,涉及血清转氨酶ALT、AS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表明未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如果结果为阳性,则需要复查肝功能、丙肝病毒核酸检测、肝脏彩超等检测。

1.4 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一种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物检查方式,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种指标。在检查时可以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可以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是一种利用DNA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还可以检查血清转氨酶ALT、AS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从而对肝脏功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则判断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结果为阳性,则需要结合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的结果综合分析。若初步判断患者患有乙肝,则要继续复查肝功能、肝脏彩超、乙肝病毒核酸检测等检测,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2 早期筛查检测重要性

免疫检验中的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两对半等项目通常是术前检查项目,通过一系列检查能够避免治疗、手术过程中出现病毒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因此早期筛查十分有必要,也十分重要。

乙肝两对半检查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乙型肝炎,还能够明确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可以进一步进行肝功能或乙肝DNA来评估病情。由于乙肝传染性强,一旦确诊为乙肝,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在生活中高度重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对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如果是阳性,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认,若结果依旧是阳性,可以判断患有该类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由于以上疾病均有传染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总而言之,免疫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两对半等项目检测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旦检查出抗体阳性,需要接受进一步诊断验证。由于疾病类型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治疗,同时有效阻断传播,防止不必要人员受到感染。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