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分析
2024-07-12 11:31:38
作者:李燕梅 
作者单位:益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前,全球有约20 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率约25%。我国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年报告发病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例。实验室检查作为结核病最客观的诊断方法,方法多样,但均存在局限性。下面,向大家一一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病原体检测
1.抗酸染色检测。将痰液等标本抗酸染色后,再涂片镜检,是病原体检测的主要方法,也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但镜检质量易受痰液质量、显微镜观察视野数量、痰液含菌量等因素影响,阳性率低。
2.荧光检测。将痰标本荧光染色后涂片镜检,较抗酸检测灵敏度提高了,缩短了检测时间。
3.痰涂片和活检组织抗酸或荧光染色,阳性率较低(20%~40%)。虽然热染技术、NaOH预处理、离心等标本处理技术提高了镜检的阳性率,但仍然存在不能区别Mtb和非Mtb的局限。
分离培养法
分离培养法灵敏度较涂片检查高,被称为结核病检测的“金标准”。Mtb的细胞壁较厚,脂类含量高达60%,营养要求高,营养物质和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培养周期长(4~8周),检出结果慢,且阳性率不超过50%。茵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存在操作复杂,不易标准化等不足。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试剂中大多数蛋白质与其他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性,因此接种过卡介苗、非Mtb感染、免疫缺陷人群的结核菌素试验的特异性均不高。
2.结核蛋白重组皮肤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相比,操作简单、结果更易判读,拥有多种特异性蛋白抗原的优势提升了检验的特异性。
3.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一种基于结核病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分泌干扰素释放试验,以T.Spot为代表,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IGRA对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常规的检测法。对于区别Mtb自然感染和卡介苗接种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检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一方面直接检测Mtb特异的核酸序列,阳性结果提示检测标本中有Mtb核酸存在;另一方面可通过检测耐药基因是否突变,从而判断其对抗结核药物是否耐药。核酸检测是唯一一个能够准确区分Mtb和非Mtb的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但核酸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污染问题,防止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诊断方法 应用优势 局限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可直接检测呼吸道样本,敏感度、特异度都很高 检测通量较低
恒温扩增技术 无需温度梯度循环,对设备要求不高,可以肉眼观察。 仅针对病原学检测,不能检测药敏,高温高湿情况下,会出现假阳性。
基因芯片/线性探针技术 高通量,可一次性完成菌种鉴定和多个耐药基因位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 所需样本大,检测的耐药位点有限,洗涤、杂交过程繁琐,费时。
基因测序技术 宏基因组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可以检测已知耐药点以外的突变,可以发现新的耐药基因。靶向测序可以检测到所有耐药基因的突变类型。一代测序常作为分子药物敏感性结果与表型药物敏感性结果不一直的的验证手段。 靶向测序技术对样本、设备结果解读的要求高。一代测序对异质性耐药的检测受限。
核酸质谱技术 高通量可以覆盖所有的一线药物和大部分的二线药物耐药基因位点,可以很好的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杆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检测混合感染、异质性耐药、同义突变。 只能覆盖已知的耐药基因位点,依赖于耐药机制的发现。
 
总之,结核病防治工作凸显了现代医学的尴尬境地,明明致病菌、致病机制都很明确,但诊断正确率不高,实验室检查证据效力不足。为配合临床准确诊断结核病的需求,未来可在代谢学、蛋白质学、转录学等方面探索,探索高通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技术,为结核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实验室诊断及技术方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