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肺气肿患者,日常护理怎么做?
2024-07-16 13:56:17
作者:何慧春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
肺气肿,这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它主要由肺部正常的弹性结构受损,导致肺泡壁破坏和肺泡过度膨胀,进而引起肺功能减退。本文旨在为广大肺气肿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套简单易行的日常护理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一、了解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简而言之,是肺部组织因长期受到损害而失去弹性,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进而影响气体交换能力。其主要成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于有害粉尘或化学物质、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肺部结构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肺气肿。

肺气肿的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以及胸闷等。这些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肺气肿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等,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日常护理的基本原则

1.劳逸结合,适量运动

肺气肿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但适量的运动对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柔软操等低强度运动方式,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要注意运动时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可以帮助增加肺通气量,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2.戒烟限酒,远离刺激

吸烟是肺气肿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戒烟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步骤。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的吸入。此外,酒精和辛辣食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因此应限制饮酒,避免食用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3.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饮食调理在肺气肿的日常护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蛋类、肉类、鱼类及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同时,饮食要清淡,不宜过咸,避免摄入过多油腻和辛辣食物。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可以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蒸鱼、蔬菜汤等。

4.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

肺气肿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因此,预防感染是日常护理的重要一环。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在流感季节前,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增强免疫力。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尘埃和有害气体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三、具体护理措施

1.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是肺气肿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操练习,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提高肺通气量。例如,腹式呼吸时,患者仰卧在床上,双手压在腹部肚脐眼周围,呼气时双手往下压腹部,吸气时双手向上提起来。这个动作要注意用鼻子吸气,呼气的时间适当延长,每次锻炼15分钟左右。

2.家庭氧疗:对于病情较重的肺气肿患者,家庭氧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大于十小时。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提高生活质量。

3.心理护理:肺气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家属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体贴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及时向患者转述专业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和康复信息,增强他们的治疗依从性。

4.耐寒锻炼:肺气肿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机体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下降。因此,进行耐寒锻炼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户外活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5.定期检查,规范用药:肺气肿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规范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

四、结语

肺气肿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和积极治疗,患者仍然可以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希望本文的科普内容能够帮助广大肺气肿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掌握有效的日常护理措施,共同应对疾病的挑战。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