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宫腔镜诊疗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踏上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由弱变强的崛起之路。初期,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治疗入手,逐步拓展至小型手术,如子宫内膜活检和息肉切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的子宫腔整复手术系列逐步形成,使宫腔镜的临床应用从萌芽阶段迈向了成熟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中,众多妇产科领域的先驱和专家们前赴后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中,夏恩兰教授作为我国宫腔镜诊治医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她于1990年率先在我国引进并开展了宫腔镜电切术,并于1993年创建了国内首家宫腔镜诊治中心。时至今日,该宫腔镜中心成功举办了33届“国际宫腹腔镜及微创手术学术研讨会”,已成为我国妇产科学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术会议。此外,中心还举办了91期“宫腔镜技术手把手培训班”,培养了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进修医生,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福音。
夏恩兰教授的杰出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彭雪冰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传承者。她在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1年,彭雪冰选择师从夏恩兰教授,在妇科内镜诊疗领域深耕不辍,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并获得妇产科硕士学位。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她于2008年远赴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皇家哈勒姆郡医院交流学习,汲取国际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2010年,彭雪冰首次将人羊膜技术引入国内,用于治疗宫腔粘连,并成功推广至全国,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是指由于妊娠或非妊娠子宫的创伤,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内膜纤维化和宫腔粘连,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TCRA)是当时治疗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患者还需使用屏障介质(如宫内节育器、球囊扩张、生物胶类)和激素治疗等传统方法来预防复发,这也成了其主要的治疗难点。而人羊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其独特的结构和分泌功能有助于促进上皮分化生长、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瘢痕形成,进而达到预防粘连的效果。并且,自1910年首次应用于皮肤移植以来,羊膜已在眼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妇科领域,如人工阴道成形和宫颈成形手术中。
根据彭雪冰医师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宫腔粘连松解术后放置羊膜包裹的球囊,再辅以人工周期治疗,可以促进正常宫腔内膜的重建、再生与修复,从而降低宫腔粘连的复发率。此项技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经济实用,效果显著,并且在通过彭雪冰医师主持的2项省部级课题的改进后,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完善。现在,这项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各地,相关科研课题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医院开展。这项技术的成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医疗资源,并带动了相关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有望加深中国在高端医疗技术领域的进步,对提高国内医疗水平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彭雪冰医师现在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的主任医师及副教授,不仅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上继续发挥她的卓越才能,更在知识传承与技术革新上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曾在多个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并参编了多部宫腔镜诊疗教学著作与影像资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临床指导。如今,她不忘医者治愈病痛造福患者的初心,与宫腔镜中心的同事们奋楫笃行,致力克服临床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共同向宫腔镜诊疗技术应用的更高峰迈进。
经过数十载的锐意进取和不懈奋斗,我国宫腔镜的临床应用已然走在国际前沿。我们满怀信心,坚信在全国妇产科同仁的齐心协力下,宫腔镜诊疗技术将继续书写壮丽篇章,铸就更为辉煌的未来,为全球女性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