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部警告: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每年约有50万人发生猝死,其中80%患有冠心病。而且,目前冠心病的患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在青年人群、中年人群中均有发生。那么,冠心病到底有哪些症状?它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又该怎样护理和防护呢?本文为您一探究竟。
一、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胸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发病时,患者的心前区或是胸骨后会出现紧缩感及压迫感,胸口会感觉到比较沉重。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法准确说出疼痛的具体范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范围都在手掌大小,严重时疼痛会扩散到颈部、左肩、左臂内侧,甚至至小指及无名指,还可能伴有以下症状:突然出现冷汗、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悸、胸闷或消化不良等,通常由劳累或情绪激动引发。
二、哪些人容易患上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供氧的血管,一旦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栓或痉挛等现象,冠状动脉的管腔出现狭窄与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从而发生冠心病。容易患上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冠心病家族史;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有长期酗酒、抽烟、熬夜等不健康习惯的人,这些不良习惯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诱因,特别是熬夜,会导致冠心病猝死的概率增加;还有超重、肥胖、精神压力比较大的人等。
三、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
首先明确的是冠心病的特点就是无法根治、不会传染,存在遗传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一直都是以预防、控制为主,科学有效的防治是关键!因此,冠心病患者日常护理很重要,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过科学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发病风险。比如:散步、瑜伽、太极拳、广场舞、骑自行车、慢跑、做韵律操、跳绳等,通过有氧运动,使心肌供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缺血的耐受性增加。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劳累。当遇到寒冷、潮湿天气时,则要注意身体保温,以免温度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2.饮食宜清淡、规律,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日常饮食对于冠心病患者极为重要,喜食油腻、进食不规律、饮酒、抽烟等习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过度肥胖的情况发生,进而加重了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戒烟、限酒,避免食用高脂、高糖、油炸等食物,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饮食,适当摄入膳食纤维食物,比如:燕麦、西红柿、大白菜、苹果、土豆等。建议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保证餐饮时间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达到冠心病防治的目的。
3.调整心态,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过度焦虑。精神压力大会诱发冠心病的发生。精神压力大会导致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就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病。高血压会使冠状动脉发生损伤,有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精神压力过大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的紊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也会促进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但是,精神压力大只是间接的可能会导致冠心病,所以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要及时的调整工作方式,定期体检,避免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减少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4.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正确服用药物。熬夜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相关报道,长期熬夜的人群,冠心病发作率比正常人高出50倍。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天睡足7~8小时,否则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等症状。此外,为了预防冠心病突然发作带来的生命危险,建议可备用药物如: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一旦冠心病发作,可立即正确服药,延缓病情,争取就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