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教你看懂常见的妇产科检验报告
2023-08-18 16:31:22
作者:陆秋莹
作者单位:南宁南国妇产医院

在妇产科实践中,检验报告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提供了关于妇女健康状况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可能出现的疾病或问题,但由于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据,往往让普通人感到困惑。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妇产科检验报告项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妇产科常见的检查之一,主要用于检查患者的血液状况和身体基本功能。报告中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常规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用于衡量红细胞数量,正常范围为(3.8~5.1)×1012/L。红细胞数量减少可能表示贫血,增加则可能表示缺氧或慢性疾病。

2.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用于输送氧气,正常范围为115-150g/L。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3.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衡量白细胞数量,正常范围为(3.5~9.5)×109/L。白细胞数量增加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减少则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用于评估女性的泌尿系统状况,尿液分析是妇产科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检查泌尿系统是否正常。报告中通常包括尿液的尿蛋白(Pro)、尿糖(GLU)、尿潜血(ERY)等指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指标:

1.尿蛋白(Pro):尿蛋白正常应为阴性。尿蛋白阳性可能表示肾脏疾病、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尿糖(GLU):尿糖正常应为阴性。尿糖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

3.尿潜血(ERY):尿潜血正常应为阴性。尿潜血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或肾炎。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用于评估女性的血液中化学成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清学指标:

1.孕酮(P):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在妊娠早期由卵巢产生。孕酮水平能帮助评估妊娠状况和确定适当的妊娠期。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激素,由胎盘产生,用于评估妊娠状况和确定是否正常发育。

3.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妊娠期间由胎儿肝脏产生。AFP水平能帮助评估胎儿的发育状况和是否存在神经管缺陷。

其他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用于评估宫颈表面细胞的异常情况,如癌前病变或癌症等。细胞学检查结果通常根据巴氏涂片分级,正常结果为阴性。

2.超声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是妇产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子宫和卵巢的结构和形态等。报告中通常包括胎儿的生长发育指标、羊水指数、胎盘位置和形态、子宫和卵巢的大小和形态等描述。例如,如果发现胎儿发育迟缓或羊水过多,可能意味着孕妇存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

3.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用于评估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指标。在妇产科检验中,生化检查通常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和甲状腺功能等项目。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相应的疾病或状况,如肝炎、肾脏疾病、糖尿病等。

4.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用于检查阴道炎症、感染和清洁度等方面,以评估阴道内环境的状况。报告中通常包括对阴道分泌物的性状、颜色、pH值,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细菌、真菌、滴虫等方面的描述和存在情况。如果发现念珠菌阳性,可能意味着患者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

妇产科检验报告有哪些需要注意?

1.确认报告的准确性:阅读报告时,首先要确认报告是否准确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如果发现任何不符或疑问,应该立即向医生咨询。

2.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需要了解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的可能原因,以便正确解读报告。

3.重视异常结果:如果报告中显示任何异常结果,如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等,需要立即向医生咨询并寻求进一步治疗建议。

4.保持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妇产科检查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问题。

结束语

总的来说,理解妇产科检验报告中的常见指标是关键,阅读妇产科检验报告需要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基础知识。通过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正常范围,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