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正持续升高,其是胰腺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严重者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且其在反复发作后,易转变为慢性胰腺炎,成为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此,尽早预防急性胰腺炎是十分有必要的。
急性胰腺炎是什么?
将“急性胰腺炎”认为是简单炎症的观念是错误的!准确来说,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如胆道系统疾病、高血脂、酗酒等)引起的胰酶异常激活,胰腺局部炎症仅是它的主要特征。当病情严重时,将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使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其还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尽管轻症急性胰腺炎1~2周即可恢复,但若不及时治疗,其发展为中症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将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在我国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可达到约5%。
急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第一类为孕妇,妊娠期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上升30%至40%,且好发于妊娠后期,易造成母婴双亡的后果;第二类为肥胖者,肥胖者具有高于非肥胖者3倍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且其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第三类为老人,因老年人免疫机制较差,发病多还伴随其他疾病,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安全。不仅如此,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者;患有胆石症或胆道疾病、高脂血症、胰管堵塞、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曾手术和患有创伤群体皆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人群。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
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患者多发病于饱餐后或饮酒后。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初发症状为左上腹剧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伴随左肩及左腰背部疼痛。若由右上腹剧痛逐渐转移为左上腹剧痛,则应考虑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能。且在以上疼痛过程中,腹痛的感觉在恶心呕吐后也无法获得缓解。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正常生理情况下,胰腺内的胰酶是没有活性的,但其被肠激酶激活后将对食物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多与胰酶提前在胰腺内被激活相关。胆结石;过量饮酒、暴饮暴食;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具体如下:
1.胆结石。在我国,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即胆结石,其也被称为胆源性胰腺炎。人体中胆总管与胰管共同以胆胰壶腹部为出口。若胆结石进入胆总管形成出口堵塞,将引起胆道及胰管内压力的升高,胆汁排出受阻,逆流至胰管致使胰酶被激活,形成急性胰腺炎,令胰腺及周围重要器官损伤。除CT或磁共振可检查到的结石外,胆管微结石等影响无法检查到的结石也将如泥沙一样,造成胆总管淤堵,最终引发胰腺炎。
2.过量饮酒、暴饮暴食。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极易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及括约肌痉挛,致使胰液流出通道堵塞,胰液分泌不畅,胰酶被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炎。
3.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在近年就诊中越发常见。这是因为甘油三酯分解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本身有毒性作用,甘油三酯过高还易引发身体胰腺微循环障碍,致使胰腺被损伤,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必须到医院就诊,现阶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式,其治疗原理是减少胰液分泌、防止感染及MODS的发生,临床上常表现为:禁食、肠胃减压;抑制胰液分泌及抗胰酶疗法;预防感染;补液、防止休克;中药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则为在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进行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若为胆源性胰腺炎,则应根据胆道有无梗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将结石取出。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丰富,大柴胡汤和清胰汤都是很常用的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快速缓解症状、减少胰腺渗出、防止重症胰腺炎的产生。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首先是定期体检,我国50%的急性胰腺炎都受胆道疾病影响,及时发现并治疗各类胆道疾病,使病情获得控制将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其次是控制饮食,高脂饮食、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皆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杜绝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患有胆结石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饮食,减少脂肪的摄入,日常饮食应以高蛋白食物、粗纤维类食物为主。再次,应合理控制体重,在身体健康允许的范围内适度运动,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最后,感染、糖尿病、情绪、药物等也有可能会引发胰腺炎,所以,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摄入各类不
明药物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于甘油三酯较高的患者,除以上的预防方式外,还可在节假日等亲朋好友欢聚之际适当服用贝特类降脂药,维持甘油三酯的稳定范围,预防因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的急性胰腺炎。
胰腺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及运动习惯,精心呵护胰腺健康。疾病的治愈在于早期发现,更在于提前预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减少病因接触,令急性胰腺炎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