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较常见,多因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引发。这一症状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家长需密切留意,做好家庭护理与日常管理。
新生儿腹泻的家庭护理
臀部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腹泻时粪便易刺激臀部皮肤。每次大便后,宜用37℃~38℃温水清洗臀部,水温接近新生儿体温,防止烫伤或刺激。清洗后,用柔软纱布或棉质毛巾轻轻蘸干。应选含氧化锌成分的护臀霜,涂抹时要均匀薄涂,避免过厚影响皮肤呼吸,以隔绝粪便和尿液刺激。
口腔护理:新生儿无法漱口,对于呕吐后的口腔清洁,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轻轻擦拭口腔。若出现鹅口疮,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时,需用棉签蘸取溶液,轻轻擦拭口腔黏膜、舌头和牙龈,每天3~4次,一般持续3~7天症状会有所改善。
保暖与舒适:保暖时,可在新生儿腹部盖上薄毛巾或使用肚兜,避免直接吹风。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和温度计来监测和调节室内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噪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避免强光刺激,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心理安抚:家长可用温柔语言、轻柔抚摸、哼唱摇篮曲安抚新生儿。轻柔抚摸能刺激新生儿皮肤感受器,促使其分泌内啡肽,缓解疼痛不适,还能增强亲子关系,让新生儿获得安全感。
新生儿腹泻的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管理:新生儿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切勿自行更换奶粉或喂药。
乳糖酶不耐受者:若新生儿确诊乳糖酶不耐受,除无乳糖奶粉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于每次喂奶前15分钟口服乳糖酶制剂。无乳糖奶粉通常喂养2~4周,腹泻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过渡回普通奶粉,先在无乳糖奶粉中加少量普通奶粉,观察2~3天,若无腹泻加重,逐步增加普通奶粉比例。
牛奶蛋白过敏者:若新生儿确诊牛奶蛋白过敏,使用氨基酸乳、大豆乳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时,务必严格按奶粉说明冲调。氨基酸奶粉无过敏原,适合过敏严重的新生儿;大豆乳奶粉含大豆蛋白,部分新生儿可能过敏,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将牛奶蛋白水解,降低过敏风险。喂养时若新生儿出现皮疹、呕吐、腹泻加重等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奶粉种类。
液体补充:新生儿腹泻时,家长切不可自行给孩子喂服口服补液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服补液盐的配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一般一包口服补液盐需用250毫升温水溶解。喂服时,可使用小勺或滴管,每1~2分钟喂1小勺,每次喂5~10毫升。若新生儿有呕吐症状,可暂停10~15分钟后再继续喂,且喂水速度要更慢。如新生儿脱水症状严重,如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哭时无泪等,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生活方式调整:卫生习惯:家长在护理新生儿前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患儿的奶瓶、奶嘴、餐具等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煮沸消毒15~20分钟,避免细菌滋生。
避免过度喂养:根据新生儿的月龄和体重调整喂养量,一般新生儿每次喂奶量在60~120毫升,每2~3小时喂一次。
新生儿腹泻的日常监测指标
尿量:用带刻度尿袋收集新生儿尿液,精确测尿量。若每小时少于1毫升/公斤体重,要及时就医。同时留意尿液颜色,正常为淡黄色,若变深黄或橙色,可能是脱水的迹象。
大便次数及性状:记录大便次数,可用手机拍照留存大便性状供就医参考。若大便有血丝、大量黏液,或颜色异常(黑、绿等),需及时就医。
四肢末梢情况:触摸新生儿手脚,正常应温暖。若发凉,先包裹保暖,15~30分钟后仍未改善且出现发绀,需及时就医,可能是病情加重致血液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