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心电图(ECG)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捕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面对复杂的波形曲线,许多人会感到困惑甚至焦虑。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您揭开心电图的神秘面纱,学会初步识别异常信号,科学应对心脏问题。
一、心电图的“语言密码”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反映心脏的工作状态。正常心电图由以下部分组成:
P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信号,正常宽度<0.11秒,高度<0.25mV。
QRS波群:反映心室收缩的电活动,正常时限0.06-0.10秒,若增宽可能提示传导阻滞。
T波:心室复极的信号,方向应与QRS主波一致,倒置或高耸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
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抬高或压低>0.1mV常提示心肌损伤(如心梗)或劳损。
关键点:心电图的“正常”范围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二、常见异常波形及意义
1. 心动过速与过缓
- 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可见于运动、紧张、发热或甲亢。
- 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可能是运动员的正常表现,也可能与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关。
2. 早搏(期前收缩)
- 房性早搏:P波形态异常,其后的QRS波通常正常。
- 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无P波,频发时需警惕心功能不全。
3. 房颤(心房颤动)
- 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f波”(大小不等的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齐。
- 危害:易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风险,需抗凝治疗。
4. ST-T改变
- ST段抬高:常见于急性心梗(呈弓背抬高)或心包炎(呈凹面抬高)。
- T波倒置:可见于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或电解质紊乱。
三、出现哪些信号需立即就医?
胸痛伴ST段抬高:可能是急性心梗的表现,需争分夺秒溶栓或介入治疗。
突发心悸、黑矇或晕厥:警惕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
持续ST段压低伴T波倒置:提示慢性心肌缺血,需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注意:心电图异常≠心脏病,需结合症状、心肌酶、心脏彩超等综合诊断。例如,年轻人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生理性变异。
四、日常如何管理心脏健康?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查心电图,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可增加动态心电图监测。
记录症状:发作时的时间、诱因、持续时长,有助于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类型。
避免诱因: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控制血压、血糖,保持情绪稳定。
遵医嘱治疗:房颤患者需规范抗凝,早搏频繁者可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五、总结
心电图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掌握基础解读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状况。但需牢记:心电图异常需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评估,切勿自行诊断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才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若反复出现心悸、胸痛,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并定期进行心脏体检。记住: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最大程度守护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