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啥?尿液中还有结晶?
2024-09-04 14:20:48
作者:周慧君
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结晶有石英、水晶、玻璃、冰糖、食用盐等等,可是朋友你知道尿中也有结晶吗?如果说尿液结晶你感觉比较陌生的话,那么我说结石大家应该就不再陌生了吧?但是你知道结石的前世今生吗?没错,它的前世就是尿液结晶,然后一步一步的演变成结石。那么可能就会有人问了,啥?尿液结晶它是个啥东西?有什么危害吗?那么咱们今天围绕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聊聊尿液结晶。

什么是尿液结晶?

尿中出现结晶即为晶体尿。当我们进食各种食物后在其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酸性产物(例如硫酸、磷酸、碳酸、尿酸及氨基酸等)与钙、镁、铵、钠等离子结合生成的各种无机盐及有机盐类,然后再通过肾小球过滤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排入到尿中,当其浓度达到饱和时就可在机体内或者机体外可以形成结晶。尿液中是否能够析出结晶这与尿液中的盐类浓度、 尿液的PH、温度及尿液中胶体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当种种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状态维持稳定动态平衡的因素失衡时则可见结晶析出。因此,了解尿液结晶对于我们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尿液结晶分哪几类?

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及药物结晶三大类。

1.生理性结晶:这是比较常见的类型,通常是由于饮食或代谢产生的正常物质在尿液中形成的结晶。例如,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盐结晶、磷酸盐结晶、磷酸钙结晶等都是常见的生理性结晶。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它们属于生理性结晶,但是如果持续大量存在,也是有临床意义的。比如尿酸结晶,如果它持续大量存在于尿液中,那么就很有可能预示着会出现尿酸性结石或者痛风等疾病,所以对于大量生理性结晶持续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尤为注意,不能掉以轻心。

2.病理性结晶:这类结晶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例如,胆红素结晶常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如阻塞性黄疸、肝硬化。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急性肝坏死、有机磷中毒。胆固醇结晶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及膀胱炎等。

3.药物结晶: 一些药物可能在尿液中形成特定类型的结晶。例如,磺胺类药物结晶、阿莫西林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类药物结晶、巴比妥类药物结晶等。

尿液结晶的危害有哪些?

当尿液中发现少量结晶时,临床意义并不大,可继续观察,随访。但是当尿液里持续出现大量结晶就应该重视它。因为它会让我们身体逐渐出现变化,导致不同的疾病,例如,出现大量草酸钙结晶可能提示尿路结石的风险增加;而出现尿酸结晶则可能提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结石等疾病的存在。因此,如果你的尿检报告已经提示结晶的存在或者发现自己的尿液中有结晶体,最好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如何预防结晶的形成?

要预防尿液结晶的形成,我们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高嘌呤食物容易形成尿酸结晶,因此避免进食过量高嘌呤食物,如豆类、酵母粉、动物内脏(如肝、小肠、脑等)、海产品(如带鱼、鲶鱼、沙丁鱼、凤尾鱼、鲢鱼、鲱鱼、鲭鱼、小鱼干等)、浓汤、火锅汤、含糖饮料等,除此之外要少吃咸菜、腌制品等含钠高的食品,因为钠会锁水,导致体内水分不易排出,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促进结晶形成,最后演变为结石。其次,酒精会促进嘌呤分解为尿酸,抑制尿酸排泄,所以尽量少饮酒。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喝足2000ml 水不光可以降低身体的盐类浓度,减少结晶的形成,还能增加尿酸排出。最后要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使结晶成分散开,不易聚集在一起,有利于结晶的排出。

小结

小小的尿液结晶,背后却隐藏着大大的学问。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最佳的状态,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尿液健康,为身体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