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中医药方剂的宝库当中有一方剂被称作千古补气第一方,即为补中益气汤。该中药方剂历史悠久,在诸多疾病治疗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以下就让我带您更加深入的了解补中益气汤这一神奇的中医古方。
一、补中益气汤的起源
补中益气汤最早记载于《脾胃论》,是由金元时期医学家李东垣所著。李东垣所生活的金元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常常出现饥饱失常以及劳逸过度的情况,这使得脾胃虚弱之证在当时比较常见,李东垣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对于祖国中医学理论的深刻认识,逐步创立了补中益气汤这一千古名方剂,主要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病症的治疗,而该方剂也在千百年来的中医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二、补中益气汤的配方
补中益气汤当中包含黄芪、白术、炙甘草、柴胡、人参、升麻、当归以及橘皮等中药,其配方十分精妙。方中黄芪为方剂中君药,且用量最重,可发挥补中益气的药用功效,且能够升阳固表,有助于大补脾肺之气,特别是可以升举阳气,对于改善脾胃虚弱有着重要价值。方剂中人参大补元气,与炙甘草配合共为臣药,能够进一步提升补气之力,炙甘草还可以调和诸药。方剂中当归有助于养血和营,橘皮能够理气和胃,当归与橘皮两者共为方剂中佐药。柴胡、升麻两者能够升举清阳,将其与黄芪联合能够更好地升提下陷之中气,此为方剂中使药。添加白术有助于健脾燥湿,进一步强化脾胃运化功能,所以补中益气汤诸药合用可共奏升阳举陷以及补中益气的药用功效。
三、补中益气汤的功效
1.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对于中气不足以及脾胃虚弱而引起的身体倦怠、食欲不振、身体疲乏以及少气懒言等症状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该方剂的应用能够补充中气,提高脾胃功能,进而使机体恢复活力。
2.升阳举陷
当各种病损导致中气不足而不能对腹中脏器起到升提固脱作用时则出现子宫脱垂、脱肛以及胃下垂时,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能够升举阳气,帮助提升下陷脏器,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3.甘温除热
由于气虚可引起发热而出现身热、自汗、气短乏力以及渴喜热饮等症,通过服用补中益气汤能够补益中气,使患者气虚得补,虚热自退。
四、补中益气汤能治的10余种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及胃溃疡等疾病所引起的胃脘胀满、消化不良、胃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通过应用补中益气汤均能够调理脾胃,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缓解上述症状;
2.脏器下垂:诸如先前提到的子宫脱垂、脱肛以及胃下垂等疾病,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均可发挥升阳举陷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脏器脱垂现象;
3.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其发生多与脾胃虚弱有关,进而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走肠间,发为泄泻。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脾胃之气,改善脾胃功能,进而有利于升阳止泻;
4.低血压:部分患者由于气虚而引起血压偏低,表现为头晕、心慌、心悸、乏力等,口服补中益气汤有利于提升中气,促进血压水平回升;
5.气虚感冒:正气不足,机体抵抗能力较弱,容易造成反复感冒,且患病后病程迁延难愈,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能够补气固表,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气虚感冒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6.慢性口腔溃疡:口腔溃疡病程时间延长或反复发作,多与脾胃虚弱有关,补中益气汤能够调理脾胃,促进虚火得降,因此有利于口腔溃疡愈合。
7.眼睑下垂:补中益气汤能够升阳举陷,对于改善患者的眼睑下垂症状有一定帮助;
8.小儿遗尿:小儿肾气不足,脾肺气虚,使得无法固摄尿液,出现遗尿,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脾肺之气,提升固摄能力,所以可改善小儿遗尿;
9.崩漏:受到脾气虚弱的影响部分女性无法统摄血液,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崩漏情况,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能够补气摄血、止血调经;
10.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出现的腹胀、乏力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均与脾胃虚弱有关,运用补中益气汤能够进行调理,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补中益气汤是千古补气第一方,该中药配方独特且疗效显著,目前在中医临床领域应用广泛,并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