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用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则是指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1/3,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前臂至上臂下1/3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的目的是加强手卫生,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手卫生的具体步骤
1.洗手方法:(1)湿润双手: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确保双手充分湿润。(2)取洗手液: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揉搓双手: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揉搓步骤包括掌心相对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4)冲洗双手: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确保没有残留的洗手液或污垢。(5)擦干双手:使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公共毛巾,以防交叉感染。
2.卫生手消毒方法:(1)取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掌心,确保消毒剂能均匀覆盖双手。(2)揉搓双手:按照洗手方法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确保消毒剂充分作用于手部皮肤。(3)干燥双手:揉搓至手部干燥,确保消毒剂完全挥发,避免残留。
3.外科手消毒方法:(1)洗手:先按照洗手方法进行洗手,确保双手清洁。(2)消毒:取适量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然后使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确保没有残留的洗手液。(3)擦干:使用干手用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确保没有水分残留。(4)再次消毒:使用手消毒剂对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进行再次消毒,确保杀灭手部、前臂和上臂下1/3的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
1.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2.在医院内张贴手卫生宣传海报、放置宣传手册等,营造出手卫生的氛围,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和依从性。开展一些关于手卫生的活动和竞赛,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在医疗区域合理设置洗手设施和洗手池位置,确保数量足够且方便使用。提供优质的手部清洁剂和消毒剂,避免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4.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各科室和部门的手卫生责任和要求。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部细菌数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对于监测结果异常的医护人员应进行追踪调查并及时纠正问题。
5.对于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如指甲缝、指尖等部位也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手部的清洁和安全。医护人员应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6.根据工作量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忽略手卫生工作的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应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次接触患者或医疗相关器械前后都能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通过正确执行手卫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