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
2024-12-27 09:55:01
作者:张丹
作者单位: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心电图室

在生活中,有些患者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家的时候测量血压都正常,但一来到医院测量血压就增高。碰到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会怀疑医院的血压测量仪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在这种时候,患者可以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

1.何为动态血压  动态血压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与普通诊室测量的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具有以下优点:避免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对于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床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动态血压还可指导药物治疗,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2.动态血压的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 动态血压对监测时间的设置是有要求,监测时间应尽可能≥24h,而且每小时都有1个以上血压读数。例如可以将动态血压记录仪的的监测时间设置为:白天每30min测量一次,夜间每60min测量一次,或者白天每20min测量一次,夜间每60min测量一次等。

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诊室血压不同。诊室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规范化测量诊室血压,3次测量的全部血压值均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主要看血压平均值,24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诊断标准包括: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天(或清醒状态)平均值≥135/85mmHg,夜间(或睡眠状态)平均值≥120/70mmHg。

3.白大衣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的诊断 开篇的时候我们提到,有一部分患者在家的时候测量血压正常,但一来到医院测量血压就会增高。这可能是患者看到医生时紧张引起的白大衣高血压或白大衣效应。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白大衣高血压是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其诊室内血压处于高血压范围,但诊室外血压正常。白大衣效应是降压药物治疗患者,诊室内血压超标而诊室外血压正常。24小时血压、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均正常方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和白大衣效应。

4.高血压患者监测心率的意义 血压和心率是反映生理状态的两个重要指标。正常人的心率受多种因素如运动、呼吸、血压、体温、及精神紧张的影响,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昼夜生物节律的参与下,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调节,使正常人的心率在24h发生有规律的节律变化。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及临床研究显示静息心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静息心率过快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增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心率管理。

5.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  传统上将正常心率定义为60~100次/min,但诸多临床研究均显示在此范围内,较快水平的心率仍然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研究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率>85次/min是其发生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的危险因素。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心率80~85次/min即可进行干预,静息心率控制目标60~70次/min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不推荐严格控制心率。欧洲高血压学会专家组认为,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高血压患者和普通人群的心率干预切点为80~85次/min,本共识专家组综合分析现有循证参考欧洲高血压学会的意见,建议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80次/min。本共识还建议,高血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不同时间点的多次家庭自测心率均>75次/min也可视为心率增快。

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亢进,通过抑制窦房结的β1受体减慢心率,并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既降低血压,又减低心率,对糖脂代谢没有影响。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血压药并做好长期的心率监测,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稳定情绪,保证睡眠,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好血压和心率的管理,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更好的维持血压水平,促进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