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
1.延长住院时间
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病情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治疗措施,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增加医疗费用
额外的治疗、检查和药物使用,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影响治疗效果
新的感染可能干扰原发病的治疗,降低治疗成功的几率。
4.甚至危及生命
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途径
1.接触传播
这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如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手接触)和间接接触(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等)。
2.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携带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时容易吸入而感染。
3.空气传播
某些病原体能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被他人吸入后引起感染。
4.血液和体液传播
如输血、手术中血液污染、针刺伤等。
四、医院感染控制的要点
1.手卫生
1)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要严格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2)患者和家属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2.清洁与消毒
1)医院环境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病床、医疗器械等。
2)对于重点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要提高消毒的频率和标准。
3)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配制和使用。
3.无菌操作
1)医护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注射、穿刺、手术等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使用的医疗器械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4.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医生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患者管理
1)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等。
2)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管理,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处理分泌物等。
6.医疗废物处理
1)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病原体通过医疗废物传播。
2)锐器要放入专门的锐器盒,感染性废物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转运。
7.通风与空气净化
1)保持医院内良好的通风,增加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2)在一些特殊区域,如手术室、层流病房等,要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质量。
8.人员培训与教育
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2)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9.监测与评估
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
2)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感染控制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筑牢 “院感防线”,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医院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了解并遵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点,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