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小咽喉报警器,亮灯警报需重视
2025-02-21 11:28:46
作者:孙逸颖
作者单位: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
在我们的咽喉里存在这样一对“双胞胎”,他的名字叫扁桃体,二者相互守望,守卫咽喉大门,充当报警器的角色,当它们遭受急性炎症亮灯报警时,往往是在提示我们咽喉呼吸道出了问题,以下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急诊科常见病急性扁桃体炎。

什么是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伴有多种程度不同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

哪些情况下会患病?

正常人的咽部或扁桃体隐窝内可能存在某些病原体,在身体防御能力正常时并不致病,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可大量繁殖并侵入扁桃体,出现炎症反应。常见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甚至可见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此外,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也可以引起感染。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低、季节更替、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过度劳累或者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

患病有哪些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咽痛为主要症状,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全身症状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患者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周身不适等症状。

局部症状

表现为剧烈的咽痛,吞咽时咽痛加重,甚至因畏惧疼痛不敢吞咽,疼痛常常放射至耳部,婴幼儿常表现为流口水和不吃东西。

伴随症状

全身症状

儿童有时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等,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局部症状

部分患者会有下颌和(或)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以出现转头受限;

言语含糊不清;

扁桃体过于肿大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该病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甚至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各种疾病,因此,在发现咽喉痛24-48小时内未缓解,扁桃体红肿、化脓,有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体格检查

首先,医生检查患者的口咽,查看扁桃体的情况。

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扁桃体超出腭舌弓但不超过腭咽弓;Ⅱ度扁桃体肿大超过腭咽弓;Ⅲ度扁桃体肿大达到咽后壁的中线。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耳、鼻这些可能被感染的部位,另外还会检查患者的颈部和下颌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

咽拭子涂片和药敏试验可查到致病菌以指导临床用药。

一旦患病该如何治疗?

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式取决于致病原因。

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可以自行好转,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红肿化脓,则需要足量足疗程服用抗生素。

服用过程中,即使感觉症状有所改善,也不能擅自停药、减药,否则疗程不足,可能会造成再次感染。

同时,还可以应用局部治疗、中药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在急性期2周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喝水,吃清淡、营养的食物;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大便通畅;剧烈咽痛或高烧时,可以遵医嘱口服解热镇痛药;因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适当隔离。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抗菌治疗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常会自然痊愈,无需药物治疗。而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需要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决定药物是口服还是静脉输液。

局部治疗

可以采取口腔局部含漱的方法,以取得清洁止痛的疗效。

手术治疗

如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行扁桃体切除术。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手术治疗,可在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痊愈2-3周后手术。

生活中如何预防?

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是有传染性的,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免疫力,减少或避免感染致病菌。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感染致病菌;饭后睡前,用淡盐水漱口,以保证口腔卫生,减少扁桃体致病菌的残留;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多做运动,增强体质;少抽烟,少喝酒,减少对扁桃体的刺激;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不与其他患者接触。

扁桃体虽小,但却在我们的咽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它患病时需积极诊治,生活中需引起足够重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