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不是小事 这些误区你别踩
2025-06-20 00:00:00
作者:周锦程
作者单位:株洲四三零医院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长期不控制会严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存在误解,导致治疗不及时或管理不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血压的常见误区,以及如何科学管理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来说,高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过高的状态。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关于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误区1: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只要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其实,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它对血管和器官的长期损害,即使没有症状,也可能在悄悄伤害你的心脏、肾脏和大脑。等到出现心梗、脑卒中等严重问题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期。

正确做法:即使没有不适,也要定期测量血压,确诊高血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  

误区2: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行停药,结果血压很快反弹。擅自停药很危险!高血压是慢性病,药物控制的是“表象”,停药后血压常会反弹飙升,大幅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高血压目前尚无法根治,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正确做法:即使血压稳定,也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3:吃了药就能放开吃喝?

单纯依赖药物而不调整生活方式,降压效果会大打折扣。高盐饮食(每日>5克盐)、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压力过大,都会抵消药效甚至加重病情。药物治疗必须配合健康生活方式。

正确做法: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双管齐下——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不超过5克)、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紧张。

误区4: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患者希望血压迅速降至正常,甚至自行加大药量。但血压骤降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甚至诱发脑缺血或心肌缺血,尤其对老年人风险更大。  

正确做法:降压应平稳进行,一般患者应在几周内逐步达标。

误区5: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常见,但年轻人也可能患病,尤其是长期高盐饮食、肥胖、压力大、缺乏运动的人群。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比例逐年上升。  

正确做法: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定期测血压,尤其是超重、有家族史、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  

误区6:“吃药会上瘾,能不吃就不吃”

一些患者担心一旦开始吃降压药,就要终身服药,于是选择不吃药或者自行减药。但是,是否需要吃药,要根据医护人员的诊断来决定。有些轻度高血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但大多数患者还是需要药物干预来保护心脑肾。

正确做法: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

科学管理高血压,记住这几点

   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合理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茶匙),少吃腌制食品、方便面、香肠等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BMI应保持在18.5~24。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减重5公斤以上可显著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戒烟,且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350ml);吸烟会损伤血管,饮酒过量会导致血压升高。

定期监测:家中备有电子血压计(建议早晨起床后、晚上睡前各测一次),定期测量并记录,配合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减轻心理压力,学会放松,比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

所以,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科学管理血压,才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走出误区,科学管理血压。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