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现代人不可忽视的肛肠健康 ——2025 年肛肠疾病防治新认知
2025-03-11 11:02:49
作者:肖辉
作者单位: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导读

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已突破 60%,节假日后更是肛肠疾病的急性发作高峰期,而 80% 患者存在就诊延迟现象。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与 AI 技术进展,带您科学认识肛肠疾病的防治要点,守护肠道健康。

一、疾病新认知:从警示信号到早期筛查

1. 便血背后的疾病分层

内痔出血呈现 "无痛性间歇性" 特点,但若反复出现鲜红色血便,需警惕痔疮可能;而暗红色血便或黏液血便,则可能提示结直肠病变。值得注意的是,约 60-70% 直肠癌可通过简单的肛门指检初步发现,因此 40 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接受肛肠专科检查。结肠镜检查作为 "终极武器",不仅能直接观察肠道炎症、息肉及肿瘤,还可同步进行治疗,2024 版国家筛查方案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从 40 岁起每 5-10 年进行一次。

2. 肛周脓肿的隐匿风险

最新研究揭示,80% 肛周脓肿源于括约肌间感染,仅行切开引流的患者中大部分会发展为肛瘘,需二次手术。因此,一旦出现持续性肛周肿痛,应尽早寻求专科诊疗,避免病情迁延。

3. 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识别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 2025 年患者将超 150 万。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克罗恩病患者以肛瘘或肛周脓肿为首发症状,年轻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肛门狭窄、溃疡或体重骤降,需通过肠镜、CT 及病理检查综合鉴别,避免误诊。

二、诊疗技术进展:微创与智能的双重突破

1. 微创技术革新

超声痔动脉结扎术:实现 "无刀化" 治疗,显著降低术后疼痛。内镜下内痔套扎 / 硬化术:与结肠镜检查同步完成,精准治疗内痔。PPH 手术:针对重度痔疮及脱垂,减少术后疼痛与恢复时间。HCPT 技术:利用热能消融病灶,适用于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

2. AI 赋能诊疗全流程

智能肛肠镜:结合高清成像与 AI 分析,病灶定位准确率提升。三维建模技术:精准规划肛瘘手术路径,成功率达 92%。电凝止血系统:非侵入性止血与术后康复管理一体化。大数据随访系统:预测 85% 术后并发症,实现主动干预。AI 辅助诊疗:深圳中医肛肠医院等一些肛肠专科医院已接入大模型,实时生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三、预防管理:从肠道到全身的系统防护

1. 健康管理黄金法则

饮食调控:每日膳食纤维 25-30g,遵循 "3:2:1 饮水法"(晨起 300ml、餐前 200ml、睡前 100ml)。排便训练:建立 "15 分钟黄金时段" 生物钟,采用 45 度踏凳姿势减少直肠压力。运动康复:每日提肛运动 "3×10 法则",配合八段锦 "摇头摆尾式" 改善盆腔循环。

2. 特殊人群精准防护

孕产妇:左侧卧位 + 骨盆垫高缓解痔疮,产后 42 天需专项检查。久坐族:每 45 分钟执行 "1 分钟站立 + 30 秒踮脚" 循环,配备透气坐垫。

3. 节假日高发诱因规避

节假日期间需警惕 "饮食膨胀、久坐不动、作息紊乱" 三大风险,建议减少高脂辛辣摄入,保持规律运动,避免熬夜。

结语

随着 AI 技术与微创诊疗的普及,95% 肛肠疾病可实现早期干预。若肛门不适持续超过 2 周,建议及时进行电子肛门镜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更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等严重病变。守护肛肠健康,从关注每一个细节开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