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采取的紧急生命救护技术,为心脏骤停患者建立人工循环,维持心脏及大脑等器官的血液循环。
统计数据显示,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生存率可高达49%-75%,其后每延迟1分钟进行心肺复苏,生还率就下降7%~10%。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分钟,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救前准备:确认现场安全,救人前一定做好自身防护。
如何识别心脏骤停①轻拍患者肩部,在双侧耳旁大声呼喊②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靠近患者鼻部感受是否有呼吸,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及腹部是否有起伏,可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③当患者心脏骤停时,高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帮助,指定人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结果,快速取来AED。
CPR操作要点: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 (B)三项主要 操作。
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躯干四肢无扭曲,松解衣物
①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双手交叉互扣,一手五指翘起,手掌根放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垂直,用身体力量下压30次,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完全回弹。
成人按压位置:双乳头中点,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次数:30次
②开放气道(Airway)
在患者颈椎无损伤情况下,如口腔有异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一手置于患者额头向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放于患者下颌骨处向上推,开放气道(患者鼻孔朝天);
③人工呼吸(Breathing)
用干净透气布料置于患者口鼻上,捏紧患者鼻翼,张大嘴包住患者口部吹气2次,每次持续1s,间歇1s(松开鼻翼)。
注意吹气时观察胸廓应有起伏。按压与呼吸比例:胸外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尽早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 (AED)是一种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配合心肺复苏使用,可成倍提高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AED一旦抵达急救现场,立即使用。
注意:AED放电时,施救者和旁人需远离AED及患者。除颤后继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心脏搏动和自主呼吸。
持续监测患者情况
除颤后连续心肺复苏5组约2分钟,重新评估患者心脏搏动、呼吸情况,用时不超过10秒。
①食指中指指腹放于喉结向外旁开两指位置,触摸颈动脉搏动情况;
②施救者脸部贴近患者鼻部,感受患者呼吸,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
③进行心肺复苏时,救援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任何恢复自主呼吸或意识的迹象,如呻吟、咳嗽、动作或开口呼吸等。一旦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立即停止心肺复苏并将患者置于安全的恢复体位,继续监测患者状态,等待专业医疗救援到达。
牢记心肺复苏步骤C-A-B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尊重生命权,让每一个生命之花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