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乍暖还寒之时,门诊上总会碰到许多老年人询问:“大夫,我夜里睡觉的时候小腿总抽筋,是不是该补钙了?”抽筋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晨起时身体的不适和行动不便。虽然算不上大问题,但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那究竟什么是抽筋?引起它的原因有哪些?一旦发生这样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改善和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什么是抽筋?
抽筋是指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在非主动的意识状态下,突然出现不自主地“震颤”或者“收紧”,同时产生强烈的疼痛和紧绷感,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症状往往可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老年人抽筋原因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人抽筋频频发作呢?
从传统医学角度而言,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老年人一旦气血生成不足,加之经络的输送功能也随之衰退,导致气血不能充分滋养肌肉筋脉。夜间人体阳气内敛,阴气外盛,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肌肉筋脉更容易因缺乏滋养而发生抽筋或痉挛。
其次,寒邪入侵也是导致老年人夜间抽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寒邪具有收引凝滞的特点,一旦入侵机体极容易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老年人阳气渐衰,对外部邪气的抵御能力减弱,更易受外邪侵袭。夜间气温降低,若不注意保暖,寒邪便可能通过经络侵入体内,导致筋脉拘挛,引发抽筋。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抽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缺钙与骨质疏松症。钙离子在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钙质流失速度会逐渐加快。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增加,从而引发肌肉痉挛。除此之外,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当人体肠道中摄入和吸收的钙不足时,骨骼会释放出钙进入血液以维持正常血钙含量,而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中钙释放入血的速度减慢,进一步加剧血液中钙质的缺乏,加剧夜间抽筋的发作。
2.夜间温度下降对肌肉的影响。夜间温度相对较低,肌肉会为了减少热量散失而增加收缩,但过度的肌肉收缩可能导致抽筋的发生。如果老年人在睡觉时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在寒冷的季节,肌肉就会因受凉而引发痉挛。
3.肌肉疲劳与过度使用。如果在白天的活动中过度使用肌肉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在夜间休息时,疲劳的肌肉容易出现不自主的收缩,从而引发抽筋。特别是在长期缺乏运动或运动量突然增加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肌肉的痉挛,出现抽筋的现象。
4.电解质紊乱与其他疾病影响。除了上述原因外,电解质紊乱也是导致老年人夜间抽筋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都可能引发肌肉痉挛。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也会影响神经和血管的功能,从而增加抽筋的风险。
5.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部分老年人可能因患有其他疾病而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脂药等可能引发肌肉痉挛的副作用。
当然,除了之前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在夜间发生抽筋的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和长期劳损,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发下肢肌肉痉挛和疼痛。这种疾病在夜间可能会因为体位变化或神经受压加重而引发抽筋。
2.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在睡觉时,如果姿势不当或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会导致局部神经或血管受到压迫。这种压迫会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和血液的流通,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抽筋。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更常见。
3.情绪波动与压力。情绪波动和压力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在夜间出现肌肉痉挛。当老年人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时,他们的肌肉可能会变得紧张,进而在夜间引发抽筋。
4.潜在疾病的影响。除了上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疾病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在夜间发生抽筋。例如,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加抽筋的风险。因此,对于频繁发生抽筋的老年人来说,及时就医并排查潜在疾病风险非常重要。
老年人抽筋该如何快速缓解?
1.反方向用力:在抽筋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抓住抽筋的部位,反方向适度用力,这样也能快速缓解抽筋现象,并消除疼痛感。
2.按摩:当出现抽筋情况时,可以立即停止活动,并用手按摩抽筋部位。有效的按摩可以迅速缓解抽筋症状。
3.热敷:如果抽筋持续的时间长,按摩起不到好的效果,可以用暖水袋或热毛巾来进行热敷。这种方法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抽筋情况。若是小腿后方的肌肉抽筋,可坐着或靠墙,双手扳脚掌使脚尖上翘,接着尽量伸直膝关节施以按摩或热敷。对于小腿前方的肌肉抽筋,应压住脚尖,再进行热敷或轻度按摩来放松紧张的肌肉。
如何预防抽筋?
总的来说,老年人夜间发生肌肉痉挛和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预防和治疗这一现象,老年人需要注意保暖,在天气转冷时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保护好腿部和脚部。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减轻情绪波动和压力,并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就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夜间抽筋的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