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孩子高热惊厥,家长别慌!急诊科医生教你这么做  
2025-04-01 10:48:19
作者: 李彩伟
作者单位: 北海铁山港区人民医院

当孩子突然翻白眼、四肢抽动时,很多家长会吓得手足无措——这种高热惊厥其实在儿科急诊每天都能遇到。数据显示,6个月到5岁的孩子中,每20个就有1个经历过这种情况。

一、认识高热惊厥的本质特征

高热惊厥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期(通常≥38.5℃),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群体。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节律性抽搐、双眼上翻或凝视,持续时间多在5分钟内。2023年《儿科急诊共识》指出,单纯性高热惊厥具有三大特征:24小时内仅发作1次、全身性抽搐、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需警惕复杂性惊厥的预警信号:单侧肢体抽搐、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反复发作、发作后出现肢体无力。这类情况可能提示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或癫痫,需立即进行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统计显示,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后续癫痫发生率为正常儿童的7倍。

二、现场处置的黄金四步法

第一步:环境安全保障

迅速移除周围尖锐物品,将患儿置于平坦柔软表面。解开领口束缚,保持颈部中立位(可在肩下垫折叠毛巾)。切忌强行按压肢体——这可能导致关节脱臼或肌肉拉伤。若口腔有食物残渣,将头转向侧方防止误吸。

第二步:体位管理与观察记录

采用改良复苏体位:侧卧30°-45°,下颌稍向前托起。用手机拍摄抽搐过程(记录开始时间、抽搐形式),这对后续诊断至关重要。检查呼吸是否规律,观察口唇颜色变化,若出现青紫需立即开放气道。

第三部:科学降温处理

在抽搐停止后实施物理降温:使用32-34℃温水擦拭颈动脉、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区,每15分钟监测一次肛温。避免酒精擦浴(可能引发寒战加重惊厥)和冰敷(导致皮肤冻伤)。退热药选择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两种药物间隔至少4小时。

第四步:送医时机把握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首次惊厥发作、抽搐超过5分钟、发作后意识未恢复、伴有喷射性呕吐或皮疹。送医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携带患儿近期用药记录和疫苗接种本。急诊科通常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离子六项检测。

三、破除常见认知误区

68%的家长会试图撬开孩子牙齿塞入硬物,这极易造成牙龈撕裂或误吞窒息。实际上,舌咬伤在高热惊厥中发生率不足2%,且多为舌尖轻微损伤。另有43%的家属采用掐人中急救,研究证实此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鼻中隔损伤。关于退烧时机的争议需要澄清:不必强求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控制体温上升速度才是关键。2022年JAMA研究显示,积极退热组与观察组的惊厥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重点应关注患儿整体状态,如饮水量、活动反应和尿量变化。

四、预防复发的系统策略

对于反复惊厥患儿(年发作≥3次),可考虑预防性使用地西泮栓剂(0.5mg/kg)。家庭环境控制方面,建议安装室温监测仪(维持24-26℃),选择透气性强的纯棉睡衣。饮食管理需注意补锌(促进免疫调节)和维生素B6(调节神经兴奋性)。疫苗接种需特别关注:麻腮风疫苗可能引起7-12天后的发热反应,建议在接种后加强体温监测。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接种疫苗前可预防性使用退热药。研究数据显示,这种干预可使疫苗相关惊厥发生率下降76%。

五、发作后的神经评估

所有复杂性惊厥患儿均需在发作后2周内完成神经发育评估。采用ASQ-3量表筛查五大能区: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个人社交。脑电图检查建议在发作后48小时内进行,捕捉到痫样放电的几率提高40%。家长可在家进行简易神经观察:对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观察行走步态、测试握力对称性。若发现单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持续嗜睡,需及时复诊。MRI检查建议在发作后1个月进行,此时脑水肿等继发改变更易显影。

"遇到孩子抽搐,最不需要的就是掐人中、塞筷子这些土方法。保持孩子侧卧、记清抽搐时间、等发作停止后科学退烧,才是正确的处理流程。建议家中常备电子体温计和儿童退热栓,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