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了解介入手术辐射防护知识
2024-10-18 16:23:29
作者:梁彩兰1 陈宇思2  
作者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2.广西医科大学

20世纪50年代,介入放射学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手段。21世纪初,随着影像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介入放射学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成为医学界的重要分支。在现代医学领域,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这类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X射线、CT等放射技术进行引导和监测,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辐射暴露问题。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了解并掌握介入手术中的辐射防护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辐射的基本认识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流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现象。在医疗领域,尤其是介入手术中使用的X射线和CT扫描,均属于电离辐射,它们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对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虽然医疗辐射剂量远低于造成急性损伤的水平,但长期或不当暴露仍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如诱发癌症等。

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长期接触辐射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眼睛损伤、免疫系统损伤等。辐射暴露可能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对后代产生潜在的遗传影响。辐射暴露与癌症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白血病、甲状腺癌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暴露水平。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和健康状况。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辐射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能够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良好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辐射暴露有助于减少因辐射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

介入手术中的辐射来源

1.X射线透视设备:用于实时观察手术器械在体内的位置,是介入手术中最常见的辐射源。2.CT扫描机:在部分复杂手术中,可能需要CT进行三维成像辅助手术规划或术中监测。3.放射性药物:部分介入治疗(如放射性粒子植入)会直接使用放射性物质。

辐射防护措施

1.辐射防护设备与设施:建立专门的辐射屏蔽室,用于进行介入放射操作,屏蔽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配备辐射监测设备,如辐射剂量计、报警器等,实时监测辐射剂量和报警,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设置符合规定的防护门和通风橱窗,确保在介入放射操作过程中,外界环境与操作区域隔离,减少辐射外泄。工作人员在介入放射操作时应穿着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服,包括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等,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穿戴合适的手套和鞋套,以减少皮肤和衣物对辐射的吸收。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呼吸道和眼睛。2.时间防护: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时间是最直接的防护手段。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提高操作效率,尽量缩短在辐射场中的停留时间。3.距离防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受到的辐射剂量。医护人员应站在控制室内或尽可能远离辐射源的位置操作。4.优化技术:采用低剂量成像技术、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5.培训与监督: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参与者都了解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同时,建立辐射安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辐射设备性能和防护措施执行情况。6.防护制度: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职业病预防等,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患者辐射防护

对于患者而言,虽然介入手术中的辐射剂量通常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仍应关注以下几点:遵循医嘱,了解手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辐射情况。如非必要,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接受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手术后,如有疑虑或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总结

介入手术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辐射防护作为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样不容忽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潜在危害,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患者康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介入手术的安全开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