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初期护理
1.休息:手术后,建议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可以选择半卧的姿势,并将床头抬高大约30~45度,这样有助于腹腔内的渗出液顺利流向盆腔,从而避免局部脓肿的形成。
2.饮食: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待胃肠功能恢复(表现为肛门排气)后,可先给予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再开始进食流质食物,逐渐加入软食如面条和蒸蛋,最终回归到正常饮食状态。
3.疼痛管理:手术后会出现轻、中度疼痛,由医生根据情况开止痛药。按时用药,切勿忍痛影响康复。常用的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但需遵医嘱用药。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比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二、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保持手术切口的干爽和洁净,并遵医嘱定时更换敷料。使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轻柔地清洁切口附近的皮肤,消毒的深度应超过切口边缘3~5厘米,这样可以有效地消灭细菌并预防感染。每一次换敷料之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以免手上的细菌沾染伤口。若出现红、肿、渗、热等症状,应请医生诊治。如有渗液,可将无菌纱布轻轻拭干,不可强行擦去,以免伤及切口。
2.观察伤口:留意伤口是否有化脓和开裂的异常改变。每天至少复查2次,尤其是更换敷料或者感到不适的时候。同时对伤口变化进行记录,包括伤口颜色,大小和渗出物,为医生提供细节信息。
3.避免牵拉:当咳嗽,打喷嚏或者大笑的时候,应将手掌置于伤口之上,施加轻微压力,减少腹腔内压力对于创口的影响。另外,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突然体位变化,减少伤口拉伸、撕裂。如不小心牵扯到伤口而有疼痛或不适感时,应立刻停止运动和休息。
三、活动与锻炼
1.适度活动: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在病床上做简单翻身、四肢活动等,帮助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具体操作中,可先用两手分别置于体侧,轻翻全身,然后慢慢地舒展、屈伸肢体,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反复做10~15遍。逐步加大活动量如床边站立和短距离行走。第一次起立,可以先在床沿上坐一坐,两脚下垂一会儿,待适应后再用手撑身,慢慢起立,起立的时间由数分钟为一个周期,渐渐加长。短距离走路,需要人陪着,防止摔倒,走路要适速,切忌匆忙。
2.循序渐进:手术后第一周可以在病房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慢走和站立练习;从第二周起,可以试着上下楼,做做简单家务等等,但是切忌太过劳累。在每一次活动之前都要做热身的准备工作,比如步行几分钟、活动关节等等。
3.呼吸练习:深呼吸、咳嗽练习对防治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很有帮助。每隔一小时做数次深呼吸,并有效咳嗽。在进行深呼吸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腹式呼吸技巧,即通过鼻子缓慢地吸入空气,使腹部凸显出来,然后再用嘴巴缓慢地呼气,从而使腹部产生收缩;咳嗽时施力咳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果觉得痰液黏稠不容易咳出来,可以喝适量的温开水来稀释,也可以遵照医嘱服用祛痰药物。
四、饮食调理
1.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8杯水(约2升),有助于维持体内平衡和促进新陈代谢。除白开水之外,还可以喝一些淡茶水和果汁等。建议分时匀速喝水,不能等渴了才喝水。
2.避免便秘: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如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豆类(如黑豆、红豆等)和蔬菜(如菠菜、西蓝花等),预防便秘。每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5~30克之间。同时注意增加水分摄入,适当锻炼,促进肠道蠕动。如果已经有便秘的表现,可用轻泻剂或者开塞露来减轻症状,但是要按照医嘱使用,以免自己误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后果。
总而言之,阑尾炎手术后的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患者从饮食,活动到伤口护理都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定期复查也是保证恢复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