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药煎煮全流程:从浸泡到出汤
2025-05-27 11:30:13
作者:孙玉蓉
作者单位: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医疗智慧。煎煮中药并不简单,蕴含着诸多学问,每一个步骤都关乎药效的发挥。

一、准备工作

在开始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很重要,砂锅是首选,因为砂锅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导热均匀,能更好地煎出药效。如果没有砂锅,不锈钢锅也可以作为替代,但切忌使用铁锅、铜锅或铝锅,这些金属锅在高温下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二、浸泡药材

浸泡是中药煎煮的重要步骤,它能让药材充分吸水膨胀,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将处理好的药材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要没过药材,一般以高出药材表面2至3厘米为宜。

浸泡时间也很有讲究,不同性质的药材浸泡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花草类、叶类药材质地较轻,吸水较快,浸泡半小时左右即可;而根茎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质地较重,吸水相对较慢,需要浸泡一小时左右。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时轻轻搅拌药材,使其均匀吸水。

三、开始煎煮

浸泡完成后,先将煎药器具放在炉灶上,用大火将水烧开。在加热过程中,要适时搅拌药材,防止药材粘锅。当水烧开后,将火调至小火,保持微沸状态。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量,如果水量减少过快,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热水。

对于没有特殊煎煮要求的药材,一般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可以让药材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小火煎煮一段时间后,药液会逐渐变得浓郁,此时可以关火,将药液倒出,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药渣,得到第一煎的药液。

四、特殊药材处理

先煎

先煎的药材通常是一些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或者是毒性较大的药材。对于这类药材,需要在其他药材浸泡之前,先单独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一段时间。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煎煮半小时左右。之后再将其他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浸泡水一起倒入,按照正常的煎煮流程进行后续操作。先煎的目的是使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或者降低毒性。

后下

后下的药材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这类药材如果长时间煎煮,其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从而影响药效。因此,在其他药材第一次煎煮即将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将后下的药材放入锅中,再煎煮几分钟即可。

包煎

包煎的药材大多是细小种子类、粉末状或者带有绒毛的药材。这些药材如果不包煎,在煎煮过程中容易漂浮在水面或糊锅底,而且绒毛可能会刺激咽喉。将这类药材用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烊化

烊化的药材主要是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等。这类药材如果直接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容易粘锅,而且难以煎出有效成分。正确的做法是,将胶类药材打碎,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黄酒或清水,隔水蒸化,或者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冲入,搅拌至完全溶解。

另煎

另煎的药材通常是一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为了充分提取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避免浪费,需要将其单独煎煮。煎煮后的药液可以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五、第二次煎煮

第一煎的药液倒出后,向药渣中再次加入适量的清水,加水量可以比第一次稍少一些。然后重复第一次煎煮的步骤,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微沸煎煮一段时间。第二次煎煮的时间可以比第一次稍短一些,经过第一次煎煮,药材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已经溶出,第二次主要是进一步提取剩余的有效成分。

六、混合药液

将第一煎和第二煎的药液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这样可以使两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成分更加均匀,保证每次服用的药效一致。混合后的药液如果一次服用不完,可以将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时要注意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药液变质。如果药液较多,也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份,分别保存,方便分次服用。

七、服用药液

一般来说,大部分中药宜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对于一些治疗胃肠道疾病或需要空腹服用的中药,则需按照医生的嘱咐在饭前服用。服用药液时,要温服,即药液温度以不烫嘴为宜。如果药液过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过热则可能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

大家在煎煮中药时,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