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是一种用于早期预测婴幼儿神经发育结局的评估方法。特别对于脑瘫等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敏感的提示特定的神经损伤,是一种可以早期预测脑瘫等神经发育问题的工具。
哪些宝宝需要做GMS?
建议高危儿都做GMS评估,排查脑瘫风险
什么时高危儿?高危儿是指在母亲孕期、分娩过程中出生后存在的脑发育危险因素的宝宝,宝宝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患上能引起脑损伤疾病的,都属于高危儿。比如: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双胎、多胎、病理性黄疸、抽搐、呼吸暂停、颅内感染、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窒息、颅内出血、酸中毒等。如果家长不清楚自己宝宝是否属于高危儿,是否需要做GMS,可以咨询医生。
GMS对宝宝有伤害吗?
没有,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非侵入性的评估方法。将宝宝躺在舒服的床上、或垫子上,露出宝宝的胳膊和腿,然后用录像机来记录宝宝自发性全身运动,这些运动通常发生在孩子清醒、活跃的状态下,包括四肢、躯干、和头部的动作。通常录5-10分钟。
GMS拍摄的注意事项
拍摄过程,家长不要在旁边逗弄,宝宝需要状态稳定,不能哭闹,打嗝或睡觉,如果宝宝情绪不稳定,那么需要等待宝宝状态恢复再拍摄。
GMS什么时候做?
GMS适合满34周--4月的宝宝。一般进行两次评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在宝宝矫正月龄一个月以内,第二次在矫正月龄3个月左右,如果宝宝情况可疑或异常,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估次数。
GMS评估前,家长需要做那些准备?
做GMS评估需要在宝宝身体健康的时候做,宝宝状态不好会影响评估效果,评估时间需要错开宝宝睡觉时段,评估时候需要宝宝独自躺着,所以评估前要让宝宝在家练习自己独自躺着。尽管理论上GMS需要的时间不长,但宝宝评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花费时间比较长,所以要准备好口粮和尿片。
正常GMS历程
正常的GMS历程分为:
足月前GMS: 指胎儿和早产儿阶段,这期间GMS和扭动运动表现相似。
扭动运动:在足月至足月后2月龄(校正月龄2个月)这段时间宝宝呈现小至中幅度,速度缓慢至中等,运动轨迹在形式上呈现为椭圆体,给人留下扭动的印象。
不安运动:足月后2个月至5个月(校正月龄2个月至5个月)这段时间宝宝呈现小幅度中速运动,遍布颈/躯干和四肢,发生在各个方向,运动加速度可变,在清醒婴儿中该运动持续存在(哭闹时除外)。
当宝宝脑神经受损时侯,GMS就会有各种异常表现。
GMS评估结果的解读
宝宝做完Gms,如果结果是N,NF,F+,那么恭喜宝宝通过了GMS检查。
如果宝宝GMS报告是以下结果,那么说明宝宝评估结果异常那个,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足月前GMS和扭动运动阶段(矫正月龄2个月以前)
PR:指单调性GMS,代表宝宝连续性运动的顺序单调,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失去了正常GMS的复杂性。PR的预测价值比较低,大多扭动运动阶段评估为PR的宝宝,在不安运动都显示为正常。检测结果为PR,一般医生会建议家庭干预,指导家长给宝宝做多变运动,准备第二次评估
CS: 指痉挛-同步性GMS,代表宝宝运动僵硬,失去正常的流畅性,所有肢体和躯干肌肉几乎同时收缩和放松。检测结果为CS的宝宝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CH:指混乱性GMS,代表宝宝动作幅度大,顺序混乱,不流畅。CH非常少见。
不安运动阶段(矫正月龄)
AF:指导异常不安性运动,代表宝宝动作,速度以及不平稳性方面中度或明显夸大。这种模式比较少见,预测价值低。如果评估结果是AF,一般会再安排一次评估。 :指不安运动缺乏,代表宝宝观察不到不安运动,但其他运动可以观察到,不安运动对后期脑瘫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如果宝宝评估结果为F-,家长需要尽量配合医院进行干预并定期评估。 F±:指不安运动偶发,代表宝宝不安运动轻度异常,但其他运动可以观察到。如果宝宝评估结果为F±,家长需要进行早期干预并定期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