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骨折护理常识,家人也需了解
2025-02-21 11:14:47
作者: 廖倩
作者单位: 广西骨伤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无论是孩童的嬉戏打闹,还是老年人的不慎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影响着家庭的日常生活。因此,了解骨折的基本护理常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的识别、初步处理、家庭护理、康复锻炼以及预防再次骨折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突发状况。

一、识别骨折的基本症状

骨折,简单来说,就是骨骼的断裂。当身体某部位受到外力冲击,如摔倒、撞击等,就可能导致骨折。骨折的症状通常包括:

1.疼痛:骨折部位会立即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移动或触碰时。

2.肿胀和淤血:由于骨折伴随着周围组织的损伤,伤处很快会出现肿胀,有时还会有淤血现象。

3.变形或异常弯曲:骨折后,骨骼可能因错位而呈现不正常的形状或角度。

4.活动受限:伤者通常会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活动受伤的部位。

5.听到或感觉到断裂声:在某些情况下,骨折时可能会听到“咔嚓”声,或伤者本人能感觉到骨头断裂的瞬间。

二、初步应急处理

面对骨折,正确的初步处理对于减轻伤痛、避免进一步损伤至关重要。家人应掌握以下“RICE”原则:

1. Rest(休息):首先,让伤者保持静止,避免任何可能加重伤势的活动。

2. Ice(冰敷):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湿布敷于伤处,每次约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一次,可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

3. Compression(压迫):用绷带或干净的布轻轻包扎伤处,以减少出血和肿胀。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Elevation(抬高):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伤处,减轻肿胀。

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三、医院治疗后的家庭护理

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伤者通常需要回家休养。家庭护理成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包括止痛药、抗生素等。同时,按时复查,以便医生评估康复进度并调整治疗方案。

2. 休息与制动: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必要时,使用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伤处,减少移动,促进骨骼愈合。

3. 饮食调养:增加富含蛋白质(如鱼、肉、蛋)、钙(如牛奶、豆制品)和维生素D(如鱼肝油、鸡蛋黄)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强壮。

4. 伤口护理:如果伤处有外固定或手术切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按照医生的医嘱,到医疗机构进行换药,不要自行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

5. 疼痛管理:疼痛是骨折康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同时尝试非药物疗法,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疼痛。

四、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骨折康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恢复关节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全面康复。

早期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肢体轻微活动等,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随着伤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如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轻柔运动,恢复关节灵活性。

后期康复: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工具,逐步恢复到日常活动水平。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安全第一,所有锻炼都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避免再次受伤。

五、心理支持

骨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给伤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家人的鼓励与安慰是伤者康复的重要动力。经常与伤者交流,表达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留意伤者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持续的悲观、易怒或失眠等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避免心理问题影响康复进程。

六、预防再次骨折

预防胜于治疗,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预防再次骨折尤为重要。

改善家居环境:消除家中的跌倒隐患,如安装扶手、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确保照明充足。

增强体质: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增强骨骼强度。

定期检查:特别是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综上所述,骨折虽然让人措手不及,但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康复,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如初。家人的支持与参与,是伤者康复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了解并掌握骨折护理常识,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更能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