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狂犬病知识全解析
2025-02-28 16:38:44
作者:王淑珍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  

一、狂犬病的定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常见于被已感染动物,主要包括犬和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在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首先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进入脑部,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通常潜伏期为1~3个月,无任何症状。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为流行,尤其以亚洲和非洲为主。

二、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缺乏、恶心、头痛、周身不适等,酷似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

2.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不安、恐水、怕风、体温常升高到38摄氏度~40摄氏度。典型的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水、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到饮水即可引起严重的喉肌痉挛。

3.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犬类咬伤、抓伤。狂犬病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中,主要通过咬伤传播。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为猫、猪、牛、马等;野生动物如蝙蝠、老鼠、狼、浣熊、狐狸等也可传播。

四、狂犬病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

I级暴露: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处置: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处置: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惯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处置: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五、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置

人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1.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冲洗。

2.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者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伤口轻微时,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应尽量一期闭合伤口。闭合伤口前应完成清创及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根据需要进行伤口引流,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六、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1.首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但对已暴露一段时间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可以按接种程序接种疫苗。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免疫程序有2种:5针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共注射5剂次。“2-1-1”免疫程序:于0(注射当天)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次),第7天和第21天各注射1剂次,共注射4剂次。

注射部位:2岁及以上受种者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2.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七、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能否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没有禁忌证。

现代细胞疫苗质量高,安全性好,对于特殊群体同样可以接种狂犬疫苗,包括: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等。如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疫苗后,可继续进行哺乳,不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