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更年期女性保卫骨骼 “药”如何选择
2025-06-17 00:00:00
作者:​潘洁萍
作者单位:藤县妇幼保健院

有数据显示,女性绝经后5年骨量丢失达10%~15%,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是男性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治疗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药”如何选择?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呢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核心因素是雌激素断崖式下降,使得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加,导致骨吸收(分解)过程显著增强,对成骨细胞的促进减弱,结果骨骼破坏的速度大于骨成形的速度,导致净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骨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上升。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呢

腰酸背痛、抽筋、骨痛、驼背与身高变矮,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有助于维持骨骼的矿物质含量。更年期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mg/d,国内城市居民膳食钙摄入(412.4mg/d),故还需补充钙600mg/d。中国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 IU(10ug)/d,≥65岁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u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补钙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临睡前,维生素D宜餐后服用或随餐服用。

减少骨吸收药物:

1.破骨细胞抑制剂口服双磷酸盐:双膦酸盐因其有效性、经济性和长期安全性数据的可用性,经常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常用的口服双膦酸盐包括阿仑膦酸、利塞膦酸。

2.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具有组织特异性雌激素激动/拮抗作用。它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增加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这些药物包括雷洛昔芬和他莫昔芬,可防止绝经后骨质流失。此类药物不建议绝经前使用。

3.更年期激素治疗(MHT):MHT的适应证为:存在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低骨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有骨折风险。MHT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降低骨转化,来预防绝经后骨质快速丢失及骨质疏松症,从而降低骨折风险。在绝经后或雌激素缺乏的任何阶段,尽早启动MHT获益更大,可实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为保护骨骼,使用MHT的时间至少需3~5年,停用后其保护作用逐渐消失。

4.地舒单抗: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并抑制RANKL,从而阻断破骨细胞的生产、活化和存活,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地舒单抗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并减少骨折。它每六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停用地舒单抗会导致骨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流失。据报道,停用地舒单抗后椎体骨折的风险增加。切记,地舒单抗一旦使用,不要轻易停用或换药。

5.降钙素:降钙素是一种由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与甲状旁腺激素(PTH)一起有助于调节体内钙浓度,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但其预防骨质流失和降低骨折风险的效果不如双磷酸盐,不过由于其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降钙素可能被建议作为因椎骨骨折而出现急性疼痛者的短期治疗。

刺激骨形成药物:

1.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代表药物为特立帕肽,其作用机制为:激活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凋亡,促进骨基质沉积,同时短暂抑制骨细胞活性,实现“骨代谢平衡”。可有效治疗绝经后女性和男性的骨质疏松症,停药后需骨吸收抑制剂序贯治疗。

2.硬化素抑制剂罗莫单抗:其双重调节机制为:解除硬化素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从而激活成骨细胞、加速骨基质沉积,并减少骨丢失,实现“骨代谢正平衡”。罗莫单抗是一种阻断体内硬化素蛋白的药物。其核心适应症为已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风险绝经后女性。该药通过每月皮下注射给药,最多只能使用一年,停药后需用其他药物替代。

除了药物治疗,其他方式也能对防治骨质疏松起重要作用。1.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应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肉类、豆类、鱼类等。2.适量运动,强健骨骼:合理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3.定期检查,及早干预:更年期女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建议每年至少一次),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