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了解冠心病的护理知识,对于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危机至关重要。
密切病情监测,筑牢健康防线
病情监测是冠心病护理的重要环节。患者需时刻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尤其是胸痛。日常要详细记录胸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若胸痛发作比以往更频繁、程度加重,持续超15分钟,且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无缓解,这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同时,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也不容忽视。高血压、高血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这些指标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建议患者每天晨起和睡前测量血压,每周至少监测1~2次空腹及餐后血糖。通过长期的数据记录,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
调整生活方式,助力心脏减负
(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是关键。减少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这类食物应尽量避免。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给心脏增添负担。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食用油不超过25~30克。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二)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适当运动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肺功能。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但休息后能迅速缓解为宜。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需注意,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寒冷天气外出运动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血管收缩引发意外。
(三)戒烟限酒,守护心脏健康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过量饮酒会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患者应尽量戒酒。若难以做到,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规范药物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至关重要,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例如,阿司匹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患者要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若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心态
冠心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病情。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陪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远离心血管危机,重新拥抱健康生活。希望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能重视护理细节,用心呵护自己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