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一文读懂旋毛虫病
2024-09-13 17:16:03
作者:马雪梅
作者单位:马尔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旋毛虫,又称旋毛形线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在同一宿主的小肠和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如猪、野猪、狗、鼠、猫、熊、狐、牛、羊、马等均可作为旋毛虫的宿主。

旋毛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旋毛线虫属。虫体细小,雌雄同体。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在宿主体内发育过程分为成虫、脱囊期幼虫、移行期幼虫和成囊期幼虫4个阶段。

得了旋毛虫病会怎么样?

动物感染后表现:

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下痢,便血;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有时吞咽、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

人类感染后表现:

旋毛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5天,平均10天左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症状不典型者常被误诊,重者可在发病后3~7周内死亡。临床表现可与致病过程相应地分为3期:

肠型期(幼虫侵入期)

幼虫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破坏范围较大。发病第一周内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期(幼虫移行期)

患者在此期的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眼睑和面部水肿、过敏性皮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性表现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等。

恢复期(包囊形成期)

幼虫在横纹肌内被包围形成囊包后,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但肌肉疼痛可持续数月之久。

旋毛虫病流行病学是什么

(一)传染源

宿主包括家畜与100余种野生动物。家畜中以猪为主.鼠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我国东北与中原地区野外散放养猪,猪食含幼虫包囊的肉屑而感染。狗感染率较高,鼠、猫及熊、野猪、狐、狼等是保虫宿主。

(二)传播途径

多因生食被感染动物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其中生食猪肉感染者超过90%。有部分地区居民将生猪肉丝伴作料调味后食用易受感染。带旋毛虫幼虫或包囊的粪便污染食物或水,被食入后也可导致感染。近年来,由于-些猎 奇进食生冷食物原因.在城市引起旋毛虫病也屡有报道。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染,主要与生食肉类的饮食习惯有关。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再感染可无或仅有轻度症状。

(四)流行情况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西欧与北美发病率较高。我国云南、西藏、广东、湖南、福建、河北、四川、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广西及香港特区均有发生或流行。

如何治疗旋毛虫病?

(一)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为首选药物。对各期旋毛虫均有较好的杀虫作用。成人剂量为400- -500mng,每天2~3次;儿童剂量为20mg/(kgd),每天2次.疗程5-7天。常于治疗开始2天后体温下降,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水肿消失、肌痛减轻。不良反应少而轻.少数于服药后第2~3天因虫体死亡出现异蛋白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

(二)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并防止类赫氏反应。

(三)对症治疗

重症者在病原治疗同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症状.并可防止类赫氏反应。预防、处理心衰等。

如何预防旋毛虫病:

加强卫生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个体感染。

广泛宣传旋毛虫病预防知识,不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及制成品(如腊肠),提倡生、熟食品的刀、砧板分开,防止生肉屑污染餐具。

加强肉类检疫,阻断伴人循环旋毛虫病的传播。

提倡家畜的集中屠宰,加强上市肉类及其制品的检验和管理。

改善家畜饲养方法,预防家畜感染,减少传染源。

提倡猪圈养及饲料加热处理,尤其洗肉泔水喂家猪或其他家畜时亦应加热处理减少人旋毛虫病的传染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